自本市工会改革以来,松江区总工会持续加大工会维权工作力度,将职工维权独立成块。2016年6月,松江区总工会职工法律援助中心成立劳动争议调解中心,并增设职工法律援助窗口,增聘多名工会社工、劳动关系指导员、调解员。同时,松江区总工会进一步加强与律师事务所等专业团队的联系,搭建完善的工会区级援助平台,为职工提供“法律咨询”、“代写法律文书”、“参与协商、调解”、“代理仲裁、诉讼”等一站式法律援助服务。一系列举措的推行,加强了该区职工法律援助中心的服务力度,也磨合出了“团队办案”、规范流程等经验,打造了区总工会法律援助服务的“松江模式”。
制定规范流程图
对于前来寻求帮助的职工,该区总工会职工法律援助中心将法律援助的流程分为咨询阶段和调解阶段,并制定了详细援助流程图。根据流程图,工作的步骤一目了然,让工作人员在处理职工的咨询时更有效率。
窗口工作人员接案后,首先会了解申请人的具体情况,并根据案件进行分类。据了解,对于不属于本中心援助的案件,工作人员会转至部门。对于属于中心的案子,则会根据实际情况为申请人提供法律咨询、代写法律文书、参与协商调解、代理仲裁与诉讼等四项服务。对于符合调解意愿并且愿意调解的,工作人员开展初步调解工作,并根据调解员的特长将案件分为群体案件、证据充足调解可能性比较大的和无相关证据的案件。
法律援助中心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规范化流程的制定,一方面提高了受理案件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也能够针对各调解员的能力和特长进行分类。既能发挥调解员的最大能力,也能锻炼调解员,提高队伍的整体作战能力。
分工合作提高效率
“根据个人特长分派案件是一种情况,如果案件规模大或者难点,我们就会团队办案,通过分工合作提高办案效率。”作为松江区法律援助中心的一个“特色”,团队办案主要针对的是群体性案件和疑难案件。据介绍,这样的做法也是为了进一步发挥团队的优势。
针对群体性案件,法律援助中心形成了“1名资深调解员负责+2名调解员、窗口工作人员和后勤人员协助办案”的模式,形成全员办案机制。而面对疑难案件,中心则有疑难案件讨论机制,由负责人组织全体人员展开讨论,并制定方案,办案人员根据集体制定的方案实施调解。“如果在调解的过程中发现方案有待优化,则再次讨论改进,直到化解纠纷。这样的做法提高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也降低了调解过程中的法律风险。”
不仅如此,为了进一步提升调解员的工作能力,法律援助中心也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学习。通过对典型案件的剖析、讨论、交流,及时更新业务知识。
引入专业力量
除了打造自身的规范流程和过硬团队外,松江区总工会也注重引入社会上的专业团队力量。援助中心与4家律所和30名律师志愿者队伍签约,这些资源将成为松江工会法律援助工作的专业团队,为各街镇、开发区总工会提供法律顾问,也为职工的劳动争议案件提供免费代理仲裁和诉讼。每天,都有一名律师在援助中心值班,为职工提供法律服务,如果调解员在调解过程中遇到较难的专业问题,也可以随时请教,更加快速推进调解工作。
一系列“组合拳”,实实在在提升了法律援助中心的调解效率,也扩大了工会维权的社会影响力。以2017年为例,当年中心参与协商调解案件占全区调解案件总量近三分之一,中心职工的工作作风也得到了职工的一致好评。在劳动者之间口口相传,取得了良好的反响,扩大了工会在职工群众中的社会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