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o小黄车押金难退”、“摩拜改名美团单车”……共享单车企业的发展变得越发艰难,而每一次的变动似乎都在那些热衷单车的市民心中抹上一层阴影。近日,在上海街头,记者进行了一次随机采访,共享单车的使用者讲出了自己的感受:“车子的数量变得越来越少”“扫码扫过去,一排车都是坏的”“有些单车要交押金,根本不敢骑”……
政协委员陈闪表示,共享单车已经越来越成为市民的必备工具,政府应该在这方面加强监管,甚至可以考虑采取招标的形式来管理街头的共享单车。
[市民声音]
应维护好共享单车质量
自2018年上海公布“禁投令”后,单车企业便不再新增投放单车,同时对于不少违规停放的车辆也进行了清退。此前,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单车正在慢慢减少。
有数据显示,在2017年,共享单车发展最高峰时,上海市场的共享单车总量超过170万辆,而到了2018年12月,根据上海市监管服务平台显示,月活跃共享单车数量约56万辆,日均活跃量约25万辆,日均骑行量约115万次。
在此之前,记者曾走访上海5处地铁站口发现,5处地铁站口现有的共享单车数量不超过90辆。以12号线南京西路站口为例,在非高峰时段,记者沿路行走,只看到两辆摩拜单车停放在众多私人自行车中央。
共享单车真的少了,不仅如此,与之一起减少的还有可以骑行的好车:车锁打不开、座位被卸载、车链已脱落、二维码被刮花……那么,真的只有增加单车的投放数量才能有效缓解市民没有好车骑的问题吗?答案是否定的!
市民普遍认为,单车总量没有必要增加,但是要关注对单车的维修。有的市民认为,单车数量不是非要特别多,但是要有好骑的车子。
也有的市民认为,或许可以适当在郊区增投一些单车。但值得注意的是,在郊区的投放并不意味着需要大量的单车,有市民就表示,现在需要针对郊区市民的需求,对好骑的单车进行合理投放,否则就会造成资源浪费。
[委员建言]
“管理单车,政府要强势起来”
上海市政协委员陈闪分析认为,单车企业退出市场并不是导致可以骑到的车辆越来越少的主要原因。
“因为一开始,共享单车企业是依靠人群、订单、流量去占领市场,造成了企业都去投车,市民都去骑车的景象,但是几年后发现,企业的盈利模式还是找不到,即便是做到了一家独大,共享单车还是个亏钱的事,自然会有很多企业纷纷退出市场,留下无人管理的单车。”
对老百姓而言,单车越来越少,坏车越来越多,是一件极为烦恼的事情,但这件事的本质还是因为现在共享单车的管理机制有问题。
陈闪表示,共享单车某种程度上已成为百姓生活的必备品,因此想要管理好单车,恐怕还得依靠政府部门加强监管。陈闪分析道,在加强监管后,必须要由政府去主导单车这个市场:“之前说过,单车是提高市民生活质量的东西,所以应该划到市政工程类别中。由政府主导后,再由政府去引进其认为可以去对单车进行管理的企业。”
但是在通过政府引进可以管理单车的企业后,还需要保证企业盈利,可对于这种“盈利”,政府还需要考虑的问题有很多,比如:可以对企业补贴多少?企业应该可以盈利多少?怎样才能不会变成一个暴利的企业?陈闪表示:“单车市场现在需要新的指导规则。”
陈闪告诉记者,在管理单车的问题上,或许政府可以参照当年管理有桩自行车的方式,通过招标,让两家企业去管理单车。“这个市场需要1到2家企业就能够提供一些增值服务。”再通过第三方机构去对这两家管理单车的企业进行考核,考核单车在企业管理之下的完好率、客户的满意度等,“所以,在管理单车的问题上,我们的政府一定要强势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