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12348上海法网

行人过马路看手机 温州开出10元罚单

上海市司法局 发布于:2019-01-18 分类:法律服务动态

  浙江温州交警对斑马线上的“低头族”胡女士,开具罚单一事引发社会广泛讨论。

  记者日前从温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获悉,这是《温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自2019年元旦实施后,温州交警对在斑马线上看手机的行人开具的首张罚单。截至1月16日,该支队已对2起在斑马线上看手机的行为进行了处罚。

  有专家指出,处罚行为能起到警示、警醒作用,但要想从根本上减少此类行为,应该通过法规来约束。也有专家认为,凡事都靠政策法规约束,立法、执法成本谁来承担?此外,处罚力度、行为的界定,有待进一步明晰。

  走路看手机被罚10元送“慢羊羊”玩偶教育

  “你好,刚刚看你拿着手机边看边过斑马线,根据《温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行人横穿道路时低头看手机要处以10元的处罚。”

  1月14日上午9点24分,温州市区学院路口,温州交警高泉探正对赶着上班的胡女士,现场开具罚单。在开具罚单之后,由志愿者扮演的“慢羊羊”,现场给“低头族”赠送了一只慢羊羊玩偶,以示教育,希望他们下次能够快行通过斑马线。

  通行者并未影响交通秩序,却被罚款10元,处罚依据是什么?记者注意到,2018年11月30日,温州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了《温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该条例第二十八条(三)规定,对于行人通过路口或者横穿道路时低头看手机、嬉戏等,影响其他车辆或者行人通行等不文明行为要重点整治,违反该规定的会受到警告或十元罚款。

  交警讲述处罚情况

  希望行人文明过斑马线

  开具首张罚单的温州交警高泉探回忆,事发时,胡女士正行走在斑马线上,“她当时正赶着去上班,过斑马线时左右看了下,没有车,就低头边走边看手机,没有关注有没有来往车辆。”

  高泉探现场对其开出了罚单,并敦促其扫码交款,“超过15日会有滞纳金”。高泉探补充道,后经过了解,当时胡女士正在去上班路上,“过马路时,就顺便看了一下工作群信息”。

  高泉探对记者称,对其行为的认定依据个人经验和现场观察,相关执行标准则根据条例来进行确认。

  他表示,过斑马线玩手机看不到来回车辆很危险,同时走路慢吞吞妨碍交通,“罚款不是目的,而是希望引起行人的重视,达到文明、安全通过斑马线”。

  [说法1]

  净化社会风气起到警示作用

  据中青报2017年一项调查显示,72.2%的受访者有步行过马路玩手机的经历。由此看出,马路“低头族”已是一个数量庞大的群体。有声音指出,要想从根本上减少,应该“法要责众”,通过法规来约束。

  “开罚单,虽然不能从根本上杜绝这种情况的出现,但可以起到警示作用,净化社会风气。”16日,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竹立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过去几年,因低头看手机导致意外或造成人身伤亡的案例屡见不鲜,特别是对看手机的人造成的伤害比较严重。

  竹立家认为,温州出台相关政策,并对“低头族”开出罚单的执法行为,实际上,是出于对我们生命安全的考量,“所以我觉得这种政策还是有必要的”。

  [说法2]

  处罚力度不好掌握需对行为清晰界定

  在上述中青报2017年的这项调查中,步行过马路不玩手机的受访者仅占27.8%。步行过马路时玩手机的原因包括“对发生交通事故存在侥幸心理”“出于间隔看手机的习惯”“手机来电不自觉查看”“充分利用时间”“看起来一个人不孤独”等。

  16日,中国政法大学传播学研究所副教授朱巍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如果所有的事情和规则都靠政策法规来约束,负面效果会更大,立法、执法成本谁来承担?他表示,温州对未造成交通影响的行人开出罚单,执法行为让人“匪夷所思”,“道路安全法也没有对低头玩手机行为的详细规定,如果是出于所谓的培养公德,那这种行为显然是站不住脚的,无凭无据”。

  朱巍告诉记者,目前的政策中,温州交警并未对“低头族”的概念及行为进行清晰界定,执法力度不好掌握,认定标准也亟待出台。比如,低头多久算低头?低头看手机,是否包括其他电子产品?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政法部副教授王静认为,温州施行的条例要在现有行政法规的框架下具体执行,即在法律解释的空间范围内进行处罚,“不是说任何一个机构都可以设定处罚、罚款,处罚应该在原有的法律框架之内执行”。

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有导致网站部分功能不可用,建议升级更换浏览器访问。 升级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