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今年7月1日就将正式施行,垃圾分类话题的热度可谓节节攀升。垃圾分类涉及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家庭、学校、小区、工作单位,乃至我们日常会去的商场、公园等等公共场所。
记者昨日就随机走访了几家商场,虽然距离《条例》正式实施还有一段时间,不过可以先看看商场目前的垃圾分类工作进展如何。
大宁音乐广场
暂时只有“一只桶”
昨日中午时分,记者来到大宁音乐广场,室外广场上设置的垃圾桶不多。偶尔找到几个都是如今已有些少见的“单桶”垃圾桶。倒是在记者走到广中路万荣路路口处时看到的路边垃圾桶,回到了熟悉的模样。
在商场B1层,所见之处也都是此类“单桶”垃圾桶。即使顾客有意识分类,也苦无“用武之地”。
世博源
个别垃圾桶已“四分类”
记者随后又来到世博源,室外下沉式广场处的垃圾桶规规矩矩,和记者之前看到的路边垃圾桶相比,可回收垃圾和干垃圾的示意标签更丰富了些。
在世博源内部的公共区域,可以找到的垃圾桶大多是黑色的“外衣”,圆柱形的“身体”,同样也有对垃圾分类的标签提示。不过,个别点位的垃圾桶摆放得不是很规整,有的已经看不到“干垃圾”的文字和图示了。
那么,这样的分类垃圾桶执行情况如何呢?记者发现,“可回收”垃圾桶内装有不少矿泉水瓶、易拉罐等,但也装着一些使用过的餐巾纸、塑料袋等。在商场B1层一区,记者发现了“四分类”垃圾桶。大家可根据可回收物、干垃圾、湿垃圾、有害垃圾进行具体分类。不过,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位置较偏,又是工作日的下午,或是工作人员刚刚清理过,垃圾桶内很干净,无法判断分类情况究竟如何。
金桥国际
餐厨垃圾仍是“老大难”
在位于金桥路和张杨路交叉口的金桥国际商业广场,商场公共区域的垃圾桶虽然外观颜色略有不同,但都分为可回收和干垃圾两种。不过,位于商场3座二楼手扶梯旁的垃圾桶,有些意外地以干湿垃圾进行区分,外形构造也与其它“邻居”有较大的区别。
据现场门店店员介绍,一般店面产生的生活垃圾主要会扔在位于地下一层厕所附近的大垃圾桶里。记者通过一扇紧急出口的门后走廊,找到了商场餐厅后厨倾倒垃圾的垃圾桶,上方张贴了干垃圾、湿垃圾两张小海报,旁边还有垃圾分类的小提醒。只是分类情况不容乐观,与海报相对应的两个垃圾桶里几乎没有做到分类,各类生活垃圾、厨余垃圾混杂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