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12348上海法网

看账单被诱导签署服务协议?

上海市司法局 发布于:2018-01-05 分类:法律服务动态

  前天,支付宝个人年度账单公布,网友们纷纷晒出自己的账单或年度关键词。但与此同时,一篇《紧急!查看支付宝年度账单前,请先看看这个》的帖子开始在社交平台传播。这篇来自微信公众号“中国消费者报”的帖子援引岳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岳�嫔降奈⒉┍硎荆�不少用户在查看年度报告时,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签了一份《芝麻服务协议》。

  对此,支付宝在前天深夜发布公开信《关于支付宝年账单首页<芝麻服务协议>的情况说明》,向用户道歉,并进行解释。但记者发现,在互联网时代,用户要当心的绝非一个默认勾选的“同意”。

  律师称支付宝诱导同意

  《紧急!查看支付宝年度账单前,请先看看这个》文章称,用户在查看支付宝账单前,有一行特别小的字“我同意《芝麻服务协议》”,这是一个可选项,但支付宝页面默认的是“同意”。据岳�嫔浇樯埽赫飧稣说サ牟榭春汀吨ヂ榉�务协议》没有关联性,“你选择取消同意,依然能看到年度账单。但如果你没注意到,就会直接同意这个协议,允许支付宝收集你的信息包括在第三方保存的信息。”

  帖子还认为,《芝麻服务协议》的具体内容值得商榷。比如根据相关条款,“你使用服务就等于接受协议”“根据协议,他们可以直接向第三方提供您的相关信息”“根据协议,可以将您的全部信息进行分析并推送给合作机构,还有,有权不支持您撤销第三方的信息查询授权”等。

  面对帖子揭露的情况,不少网友表示惊讶并且反感,认为支付宝用小字体、默认“同意”的方式诱导用户接受服务协议,非常不合理,就像此前携程等平台卖机票时搭售增值服务一样,侵害了用户知情权,还可能威胁到用户信息安全。

  支付宝称初衷没错方式错了

  面对用户质疑,支付宝团队在前天晚间发表公开信道歉,解释事件来龙去脉,并表示已取消默认“同意”勾选。此外,支付宝还承诺:“此前没有开通芝麻信用的用户,这次不管是被默认勾选还是主动同意,都不会因此成为芝麻信用的用户,所以也就不存在芝麻信用因此会收集相关信息的可能”。

  支付宝解释说,设置默认勾选“我同意《芝麻服务协议》”这件事,“本来是希望充分尊重用户知情权,让用户知道,只有在自己同意的情况下,支付宝年度账单才可以展示他的信用免押内容”。从结果看,初衷没错,却用错了方式。为此,支付宝调整页面,取消默认勾选“同意”,如果用户希望在自己的年度账单中看到信用免押的内容,可手动勾选该选项;对于那些已经默认勾选“同意”又不想在年度账单里展示自己信用免押内容的用户,可通过“支付宝客户端―我的―芝麻信用―信用管理―授权管理”这一路径,找到“支付宝”这个选项,然后取消授权。

  对于用户关心的隐私问题,支付宝在声明中说,芝麻信用对用户信息的获取、沉淀、使用和分享,都会在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做到用户知情和同意,做到不过度采集,更不会滥用数据。

  要看清各种“同意”“授权”

  根据支付宝的说明,记者进行操作,发现对那些不知情签署服务协议的用户来说,可采取以下措施检查并管理自己的信用授权,不仅涉及支付宝账单,也包括其他场景。但对于支付宝及此前相关平台“诱导”签署服务协议或消费的情况,业内人士认为,需引起用户警惕。

  随着互联网服务普及,“授权”这个词越来越常见。一些微信公众号在提供服务时,也要求用户授权,声称要获取用户公开信息,包括头像、昵称、性别等。但不少用户微信公开信息中,还包括手机号码等,相关企业取得这些信息后如何使用,用户却不知情。事实上,很多企业提供的服务与用户公开信息无直接关联,就算不提供这些信息,用户也可使用相关功能。可见,企业的“授权”设置,就是为获得用户信息。

  目前的法律法规尚难对这些信息收集和使用行为全面监管。不过,有关部门在保护公众信息安全方面已有所行动。比如,《网络安全法》自去年6月1日正式实施,国家网信办等四部委还在去年7月启动个人信息保护专项行动等。但对于用户主动授权或在不注意的情况下“授权”,由此产生的隐私信息问题却很难得到法律保护。此外,在互联网行业,快速崛起又迅速倒闭的企业不在少数。这些企业如何处理其之前的用户数据,也没有定论。

  此次支付宝全民账单引发的签署服务协议事件,其实是给网友提了一个醒:在批评支付宝的同时,也不要忘了自己把关,看清互联网上的各种“同意”和“授权”,避免主动泄露信息。

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有导致网站部分功能不可用,建议升级更换浏览器访问。 升级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