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12348上海法网

发现到拆违整改仅用10多天 业主与执法人员成微信好友

上海市司法局 发布于:2018-01-04 分类:法律服务动态

  去年11月中旬,静安区北站街道执法中队队长王晓光的微信新加了两位好友,他们正是北站城管刚刚执行拆违工作的当事人――海归业主王先生夫妇(化名)。在当天召开的拆违工作会议上,没有常见的“火药味”,取而代之的是相互理解和配合执行的承诺。事情起初并不祥和,业主从抵触情绪严重到积极配合拆违,期间经历一个转变过程。

  业主自认为是“依照国际惯例”

  王先生夫妇在华侨城购置了一栋别墅,计划在楼前建设花园、喷泉、大草坪等景观。但长期在国外生活,他们忽视了国内关于违建的种种规定。去年10月底,北站街道社区联勤服务队在日常巡查中发现施工队不仅拆掉了原有的铁栏杆,挖空绿化带的花草和泥土,甚至将楼前一大片大理石地面全部铲平。

  巡查队员立即通过网格平台向街道举报。北站街道也收到12319城建服务热线平台上的居民投诉。街道社管办立即通知街道执法中队采取行动。11月1日,街道执法中队在施工现场进行检查,并立案查处,要求相关人员停止施工。

  街道社管办协调城管、房办、居委、物业多个部门,第一时间约谈业主王先生,对其说明这种改造行为,违反《上海市住宅物业管理规定》第五十条的相关规定,即“擅自改建、占用物业共用部分”。“我在自己家门口想怎么改造就怎么改造。”自认为“依照国际惯例”的王先生一时接受不了。

  但街道等相关部门态度坚决,违建必须拆除。“这栋楼是你家的,但你现在改造的楼前面积是公用部分,根据相关规定,个人不能私自改造。”王先生口头答应拆除违建,恢复建筑原貌,私下却打起小算盘――11月7日,物业反映,王先生在本应停止施工的地方又新建起台阶和花坛。

  启动“正在搭建快速处理程序”

  城管中队立刻启动“正在搭建快速处理程序”。王晓光的经验是,业主在违章建筑上投入越大就越不愿意配合拆除,所以,一定要在违建萌芽阶段制止,避免问题升级。街道社管办协同房办、物业、居委等部门,在11月7日依法拆除正在搭建的违章台阶和花坛。“拆除违建不是终点,只有让业主真正意识到违建不应该,主动配合,才能避免违建复建。”王晓光说,他与北站街道的工作人员,一方面坚决拆除违建,另一方面站在业主角度考虑,通过多种举措消除业主的顾虑。

  王先生在街道多次上门劝说后已意识到,及时拆除违建其实是让他止损,先前的不解和恼怒情绪逐渐消解。

  在多方讨论会上,长期居住在澳洲的王先生妻子也特意飞回上海参加会议,主动提出愿意配合拆违,并要跟王晓光“加个微信”。在此次会议中,街道社管办牵头物业等部门讨论了拆除后的整改方案:依法拆违,没有商量;但业主合理诉求也应满足,同意业主升级可改造的区域;物业还提出,帮助业主解决原先存在的漏水和下水管堵塞等顽疾。

  最终,这起拆违事件从发现、定性到最终确定整改方案,仅用了10多天就得到圆满解决。

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有导致网站部分功能不可用,建议升级更换浏览器访问。 升级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