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先生来电咨询,其儿子因涉嫌非法公众存款罪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了。原来,张先生的儿子小张毕业于国内的一所三本学校,虽然不是什么名校毕业生,但也是正规大学毕业生。2022年初,小张应聘到某金融公司工作,开始做业务员,2023年2月起担任部门经理,主要负责发布项目信息、审核销售合同等。公司从事P2P网络借贷。公司付给投资人的利息年化率6%,贷款人付给公司的利息年化率12%,但投资人的钱进入了公司法定代表人李某设立的一个空壳公司,然后被其挪用。公司因不能归还投资人到期投资本金及利息,2023年8月1,公司被立案调查,相关工作人员都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被刑事拘留,张先生问,自己应当如何应对?
平台律师告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是指违反国家金融管理法规实施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从而构成犯罪。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规定,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100万元以上的;(二)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对象150人以上的;(三)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50万元以上的。
小张受过高等教育,通过正常招聘途径找到工作,结果糊里糊涂走上犯罪道路。律师建议张先生积极聘请律师为小张进行辩护,争取从轻减轻处罚。
案例提示
大学生作为高智商、高素质、高层次人群,一旦实施犯罪,手段更为隐蔽,社会危害性极大。同时,由于独生子女政策,目前大学生多为家中独苗,其无论是作为被害人还是犯罪人,对本人及其家庭的打击都是毁灭性的。大学生涉案的原因有诸多因素,包括人生阅历浅、社会经验少、就业压力大、法治教育不足、从精英到大众角色的转变、不良价值观的影响,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