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因为一次团购卖车的活动,拼多多和特斯拉两家企业发生了摩擦,而且火药味越来越浓。
原来今年7月,一家名为“宜买车”的拼多多商家发起国产Model 3标准续航后驱升级版车型的“万人拼团活动”,售价低至25.18万元,对比特斯拉官网上的售价,便宜了近4万元。
但当消费者拼团成功准备提车时却发现,特斯拉拒绝交付。特斯拉声称,这一活动不符合特斯拉的交付政策,两家企业为此各执一词。
今年7月,一家名为“宜买车”的拼多多商家发起国产Model 3标准续航后驱升级版车型的“万人拼团活动”,售价低至25.18万元,对比特斯拉官网上的售价,便宜了近4万元。
这个拼团活动可以说是“宜买车”和拼多多的一次营销——限购5台Model 3,除去特斯拉每台2万元的官方补贴,5台车只需要掏10万元就可以借特斯拉的热度做一次完美的营销。
14日,有成功参与活动的消费者反映:特斯拉拒绝向其交付Model 3。特斯拉给出的原因是,这一活动不符合特斯拉的交付政策,因此依据合同约定取消订单。
针对拼多多的举动,特斯拉官方回应称,并未与“宜买车”或拼多多有过任何形式的委托销售服务,也没有就此团购活动向“宜买车”或拼多多销售过任何本公司生产的车辆。如消费者因上述团购活动产生任何争议或权益受损,特斯拉官方将不承担任何责任。
对此,拼多多方面则回应:车辆是正品,补贴也是真的。
售卖车辆的商家客服也作出回复,称保证售卖车辆为正品。
记者15日也致电特斯拉400客服进行询问,工作人员表示,特斯拉官方网站是新车唯一正规购买渠道,从未委托其他平台或商家进行销售活动。
拼多多与特斯拉、消费者等几方各执一词,这次摩擦也屡上热搜,引发网友关注。
事件到底是否存在订单转卖的情况?
特斯拉方面强调称,在特斯拉与客户签署的购车协议中也有明示,任何涉及转卖的订单,公司有权单方面解除协议。
那么,这起事件是否存在订单转卖的情况呢?
拼多多回应称,已从这名消费者处证实,消费者本人与特斯拉签了订购协议,该车辆为消费者本人自用,且无任何转卖意愿和意图,其购车用车也并没有任何“恶意”。
那么问题来了,拼多多下单买特斯拉合法吗?特斯拉拒绝交付合理吗?消费者可以如何维权?我们问了12348律师。
问题一:拼多多代下单购买特斯拉产品是否合法?
根据《合同法》第三百九十六条规定,委托合同是委托人和受托人约定,由受托人处理委托人事务的合同。
《民法总则》第一百六十一条规定,民事主体可以通过代理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依照法律规定、当事人约定或者民事法律行为的性质,应当由本人亲自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不得代理。
《民法总则》第一百六十二条规定,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以被代理人名义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被代理人发生效力。
代理团购车辆,并不在法律限制或禁止的范围内,消费者委托拼多多代为下单购买特斯拉,愿意支付全部车价,并最终由消费者个人使用该车辆的行为,完全合法。
问题二:如何理解“禁止转卖”条款?特斯拉是否有权因为拼多多代下单而拒绝向消费者交车?
所谓转卖,可以理解为合同权利义务的整体转让属于合同的变更。根据《合同法》规定,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合同。但有些合同是不能变更的:(一)根据合同性质不得转让;(二)按照当事人约定不得转让;(三)依照法律规定不得转让。
律师认为,特斯拉方目前抗辩的合同中“禁止转卖”的规定是格式条款。特斯拉提供的格式条款,如果存在免除其责任、加重对方责任、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因其违反公平原则,该条款无效。
此外,除非特斯拉在合同中明确解释何为“转卖”,并且把别人代下单行为定义为“转卖”,也就是不管你爸爸妈妈老婆老公同学朋友,只要不是本人下单就属于“转卖”。否则,特斯拉根本无权自说自话,把拼多多代下单的行为认定为“转卖”,并以此为理由单方解除合同。
说到底,在这件事中,拼多多只是消费者的代理人,代消费者下单购买特斯拉产品,和特斯拉压根就没直接发生过关系。特斯拉非要管消费者买车的钱是哪来的似乎有些过于可笑,难道不是消费者自有资金全款支付,就不配成为“尊贵”的特斯拉车主吗?
再说下去,可能就不是简单的合同违约了,还可能成为消费领域的歧视事件。
问题三:如果购车合同合法有效,消费者是否有权向法院起诉要求特斯拉实际履行?
购车合同虽然由拼多多代理,但是是以用户的名义签订的。根据《民法总则》的规定,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以被代理人名义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被代理人发生效力。因此购车合同的权利义务的主体还是消费者,因此,消费者可以直接以自己的名义起诉特斯拉,要继续履行合同。
根据《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第一百一十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非金钱债务或者履行非金钱债务不符合约定的,对方可以要求履行,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一)法律上或者事实上不能履行。
除非特斯拉公司停产该型号的车辆,即形成事实上的合同根本无法履行,否则基于其违约行为,消费者可以起诉法院要求其实际履行交付合同约定车辆的合同义务。
律师建议,如此理亏之下,特斯拉还是不要“死扛”,放下身段,老老实实遵照契约精神实际履约,何必等到消费者一纸诉状诉至法院最终还是落得“一地鸡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