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不文明养犬投诉,无证“黑犬”投诉占了更大比例。据公安部门统计,在今年1至9月10639个涉及犬类管理的投诉中,3160件是举报无证犬只。而浦东新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从2011年至2017年,全区犬只免疫办证率在50%左右,农村地区犬主相比城区犬主更不愿意主动接受犬只免疫登记。
为什么无证犬那么多?是犬只主人不愿意办还是办理中有难点?
“以为大狗要办证,小狗不需要”
家住松江区真玉路的凌女士说,因为没意识到养犬办证的重要性,今年8月,犬只收容队在抓捕违规犬只时,将她的狗一并收走了。
原来,4名属地派出所协警前往她所在小区,抓捕一条被居民多次投诉的无证大狗。大狗狂吠,凌女士的小狗闻声从屋里跑了出来,也凑过去叫了两声,结果被抓狗队一块带走了。
凌女士说,她的狗是路边捡来的,但捡来后就送去注射了狂犬疫苗。养了1年多,感情很深。她去派出所希望把狗领回,但她的狗是无证犬,已经不能领回了。凌女士说,之前真的不清楚养条小狗还要办证,村委会只是要求打狂犬疫苗。邻居养狗的不少,没听他们说过办证。“大家都以为大狗要办证,小狗不需要。”
除了像凌女士这样不知道养犬须办证而成了“黑户犬”的情况外,有不少人是明知养犬要办证,却没有办。
赵女士3年间陆续领养了3条狗,但只给其中1条办了狗证,另两条是“黑户”。她说,依据现行规定,城市化地区每户限养一条犬,“收养时没注意,现在养了多年有了感情,也不可能送出去了,只能自己小心些,尽量别影响到他人。”
而在宠物论坛上,不少犬主给出的不办证理由可谓五花八门:“先要跑一趟去办免疫登记,再跑一趟办理养犬登记,每年还要做趟年检,实在太麻烦。”“我看过注射芯片的过程,针头很粗,注射器把管形芯片推进去后,狗狗一个礼拜不能碰水,有的狗还会过敏。”……
一门式办理点少,联系信息模糊
办理养犬登记前,需先到市农委指定免疫点接种疫苗,取得免疫证明、植入电子芯片;再到居住地或单位所在地公安部门指定机构申请办理养犬登记和年检。
如何办理养犬证?记者拨打市疾控中心电话咨询,获悉市农委首页的“三农”公共服务中有一项“便民地图”,其中显示了173个非中心城区的“犬类疫苗点”名称、具体位置和联系方式。
记者又搜索,但只搜索到笼统的通知和办事工单。市疾控中心工作人员解释:“一门式办理点”由农委牵头,公安部门配合,各个区的情况不一样,所以没有公布具体位置。记者发现,市公安局公布的相关“养犬登记”消息只更新到2012年,其中一则消息提到闵行区有13家登记点。记者还打开一个显示为“上海市养犬信息管理系统”的网站,信息停留在2011年。许多信息点击进去,内容是空的。
11月1日,记者前往静安区共和新路派出所了解情况,得知大宁路723号兼具免疫接种和办证功能。记者找到该处,发现是“上海动物保健宠物医院”,墙上挂有上海市畜牧兽医办公室授权的资质证书;同时列出了免疫收费标准明细:电子芯片60元/只,进口狂犬病疫苗从60元至120元不等,根据预防传染病的数量而定。此外,犬类管理费按不同区域实施收费:内环以内区域,每犬每年500元;内环以外区域,每犬每年300元,农村地区每犬每年100元;绝育减半。
办证窗口位于宠物医院的一角。醒目张贴着禁止饲养的烈性犬只图片目录,还有文明养犬的宣传公告。工作人员表示,要办证,除了打狂犬疫苗、办理完免疫登记同时植入芯片外,还需犬只主人的房产证复印件、身份证;租客还需提供租赁备案等相关材料,审核时间约10个工作日,审核通过后拿证。
11月2日,记者又来到虹口区岳州路一处可办证的宠物医院。工作人员给出的一份宣传册显示:虹口区有3处这样的受理点。据介绍,每年三四月份,各区公安分局都会组织“一门式”办证活动,农委指定的各个医院接种点都会入驻办理养犬登记的临时窗口,还分发宣传资料和礼品。“平时每天只有二三个人来办证,搞活动时每天会有二三十人来。”
记者还拨打了部分中心城区授权免疫接种点的电话,都详细告知了办证流程,并推荐就近的办证机构。总体而言,办证流程并不复杂。但“一门式办理点”相对较少,联系信息较为模糊。
让“犬籍管理”真正发挥作用
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有专家认为,办理犬只登记可建立相应的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社会化管理;但目前相关的管理系统却处于停滞状态,各职能部门应该好好分析分析。
有效的犬籍管理还需要主管部门落实对违法行为的监管,加强对不符合饲养要求的犬只、不文明饲养行为的督查和惩治,创造有利的执法环境,不断完善工作方法。
有专家指出,在犬只登记办证方面,地域面积更为广阔的非中心城区的市民至少需要跑两趟才能完成登记,公安、卫生、畜牧兽医、工商、城管等职能部门应思考如何加强联动,完善相关服务、查询信息,推进“免疫+办证”的“一门式”项目,让养犬市民也能“最多跑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