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12348上海法网

防骗!拿不准的二维码坚决不扫

上海市司法局 发布于:2017-12-01 分类:法律服务动态

  目前,全球90%的二维码个人用户在中国。对于不少人来说,出门不带现金,手机扫码走天下已成为日常习惯。

  随着我国二维码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小小二维码的“吸金”能力也越来越强。与此同时,规范行业标准、普及二维码常识和提升网民二维码安全意识已成为当务之急。

  “买糖葫芦都可以扫码”市场规模或破9千亿元

  “吃饭、购物、买票都可以扫码,连买糖葫芦都可以扫微信二维码,兜里的现金常常揣了很久花不出去。”北京市民许丽霞对记者说。

  事实上,二维码诞生之初,主要用于人、物、事身份识别,以及防伪追溯、信息交换和储存。而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二维码也迅速进入人们的生活,扫二维码已成为连接线上线下成本最低的网络接入口。

  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7.24亿,移动支付用户规模达5.02亿,线下场景使用特点突出,4.63亿网民在线下消费时使用手机进行支付,而这其中很多都是通过扫二维码实现的。

  中国二维码注册认证中心近期发布的《中国二维码产业发展报告》显示,我国线上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中二维码支付比例越来越高,预计到2017年底,二维码支付有望突破9千亿元市场规模。报告预测,到2020年,全球二维码市场规模将达千亿美元。

  出现“木马+”敲诈新招扫码消费需要多个心眼

  今年初,四川省西昌市的黄女士在与某QQ网友聊天时,不经意间扫了一下对方发来的微信邀请二维码,其捆绑在微信号上的银行卡里的钱就直接被转走了3000元。

  中国二维码注册认证中心执行主任张超表示,广泛应用的QR二维码制码技术是开放的,而二维码中储存的信息容易被不法分子所利用,常常会出现被篡改、泄露,植入木马病毒或不良信息等严重安全隐患。

  近期,社会上还出现了“木马+二维码”敲诈骗局,手机用户在钓鱼网站上中了木马病毒后,手机会被自动锁屏,并弹出二维码称只有扫码支付多少钱,才能够重新解锁手机。360首席反诈骗专家裴智勇介绍,即使扫码转账,也只能依靠专业技术处理。

  专家表示,二维码安全隐患主要在于其背后的链接是否靠谱,消费者扫码应看清楚二维码来源和功能,拿不准的二维码坚决不扫。

  张超认为,规范行业标准、普及二维码常识和提升网民二维码安全意识已成为当务之急。“产业要以标准为引领”

  核心技术更有待突破

  业内人士也指出,在二维码产业关键环节、核心技术、识别设备等方面依然与技术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二维码监管方面也有很大欠缺。

  张超认为,应尽快建立统一的二维码识别体系,督促相关机构注册和申请唯一二维码身份识别信息;研究并制定基础、技术、应用、管理和服务国家标准;建立二维码评价认证体系,提升行业规范化水平和社会诚信体系建设能力。

  “二维码产业要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建立有竞争力的产业生态体系,以标准为引领,强化基础技术支撑能力。”国务院安委会专家委副主任郭炎炎说。

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有导致网站部分功能不可用,建议升级更换浏览器访问。 升级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