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信息
提供单位:上海市司法局
案例标题:公司财务误操作,将应汇给A公司的钱汇给了B公司,向B公司追讨无果,怎么办?
服务方式:上海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咨询
发生日期:2021-10-25
案件类型:不当得利
检索主题词:不当得利
二、基本情况
李女士是一家小型企业的负责人,前几天公司财务误操作,将应汇给A公司的钱汇给了B公司,李女士想知道,现在B公司几位联系人电话不接,在微信上留言不回,她如何才能追讨回自己公司误操作所汇的款项?
平台律师告知李女士,根据相关法律规定,B公司收到的李女士公司的款项属于不当得利。不当得利的成立要件有四:一方取得财产利益;一方受有损失;取得利益与所受损失间有因果关系;没有法律上的根据。
1、一方取得财产利益是指因某一事实结果而获得了或增加了财产或利益上的积累。受益人获得的利益限于财产利益,即可以用金钱价值衡量的利益,精神利益不属于这里的利益范畴。判断受益人是否受有财产利益,一般以其现在的财产或利益,或如无与他人之间发生利益变动所应有的财产或利益总额相比较而决定。凡是现在财产状况或利益较以前增加,或者应减少而未减少,为受有利益;既有得利又有损失的,损益抵消后剩余有利益的,也为受有利益。
2、一方受有损失,仅仅有一方受有财产上的利益,而未给他人带来任何损失,不成立不当得利。这里的损失,既包括现有财产或利益的积极减少,也包括应增加而未增加(可得利益)利益的丧失。对于后一种情形,受损人无须证明该项事实如未发生,即可以增加财产,只须证明若无该项事实,依通常情形,财产当可增加,即为受有损失。也就是说,“应增加”的判定不必以其“必然增加”为必要,只要在通常情况下受损人的利益能增加即为“应增加”。
3、利益与损失之间具有因果关系,受益人取得利益与受损人所受损失间的因果关系,是指受损人的损失是由于受益人受益所造成的。但受损人的损失与受益人的受益,范围不必相同,受益大于损失,或损失大于受益,均无不可,它只影响受益人返还义务的范围。并且,受损人所受的损失与受益人所得的利益,其形态也不必相同。
4、没有合法的根据,取得利益致他人损失,之所以成立不当得利,原因在于利益的取得无法律上的根据。无法律上的根据是指缺乏受利益的法律上的原因,而非指权利或者财产的取得没有法律上的直接原因。
本案中,如果B公司一直置之不理,李女士只能去法院起诉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案例提示
12348平台律师建议:依据《民法典》第九百八十五条 【不当得利定义】得利人没有法律根据取得不当利益的,受损失的人可以请求得利人返还取得的利益,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一)为履行道德义务进行的给付;(二)债务到期之前的清偿;(三)明知无给付义务而进行的债务清偿。第九百八十六条 【善意得利人返还义务免除】得利人不知道且不应当知道取得的利益没有法律根据,取得的利益已经不存在的,不承担返还该利益的义务。第九百八十七条 【恶意得利人返还义务】得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取得的利益没有法律根据的,受损失的人可以请求得利人返还其取得的利益并依法赔偿损失。第九百八十八条 【第三人返还义务】得利人已经将取得的利益无偿转让给第三人的,受损失的人可以请求第三人在相应范围内承担返还义务。本案中,李女士如果追讨无果,只能以不当得利向法院提起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