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12348上海法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普法活动 > 案例库 > 正文

罪犯和某的矫治个案

上海市监狱管理局 教育改造处 发布于:2018-12-26 分类:案例库
标签:监狱罪犯矫治个案,监狱罪犯矫治个案,监狱罪犯矫治个案,监狱罪犯矫治个案

【罪犯基本情况】

罪犯和某,1981年出生,纳西族,初中学历,原户籍所在地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因犯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1年。2014年8月25日调入监服刑。

【罪犯教育改造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1、犯因分析

1)成长过程:和某出生在云南的一个农民家庭,父母文化程度低,重男轻女思想严重,对其非常溺爱,虽然家庭条件不佳,但是还是尽量满足和某的物质要求,不让其受丝毫委屈。和某慢慢养成了自私任性、好吃懒做,总想不劳而获的个性。

2)社会经历:初中毕业后,外出打工,由于文化素质不高且不愿吃苦,一直没有找到稳定的工作,还交上了一群赌博朋友,染上了赌博的恶习。因赌博输了很多钱,就通过透支信用卡归还所欠的赌债。由于窟窿越来越大,已经无法归还所欠信用卡和赌债,害怕被追债和起诉,铤而走险在光天化日下抢劫金店。

2、入监改造表现

入监来悲观压抑,遇事消极,对自己的人生感到绝望,时常表现出焦虑、急躁之感。情绪波动大,易受他人影响,对于自己过去比较自卑,对未来缺乏信心与动力。

3、心理行为表现

和某是一个比较敏感的人,别人的言语行为对其的情绪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情绪的变化也是较明显的,总是想要得到帮助和受到认可。

4、教育矫治的难点

1)性格因素:和某性格内向、敏感、偏执,且受教育程度低,导致其缺乏正确的是非对错观念,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根本听不进去他人的意见,同犯不愿与其交流,其对于民警教育也较为排斥。

2)社会经历因素:和某有赌博史,长期与社会闲散人员混迹,劣根性较重,行为规范意识较淡薄。

3)心理因素:和某内心自卑,因赌博欠下债务较多,妻子对其失望至极,多次提出离婚,导致其对于服刑和未来生活缺乏信心,经常胡思乱想,抑郁焦虑情绪较重。

5、矫治方案

1)沟通交流,建立互信。鉴于和某敏感但渴望被关注的个性特点,通过经常性的个别谈话等交流方式,加强沟通交流,消除抵触情绪,使其可以敞开心扉,帮助调整心态,缓解焦虑、抑郁情绪。在谈话过程中,注重运用心理学技巧,让和某表露自己的真实想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建立良好的警囚关系,以确保之后的教育矫治工作能顺利开展。

2)投其所好,积极引导。和某的兴趣爱好是象棋,可以让他参与监区象棋活动,有助于其建立自信。在与同犯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人为设置冲突情景,由遭遇问题—处理问题—纠正偏差的良性循环进行引导,使和某在动态的情况下学习为人处事,等到肯定,收获尊重,有助于进一步缓解和某的人际关系问题。

3)心理辅导,重塑自信。针对和某的严重的抑郁,自卑的情绪,可以同时进行心理辅导,如心理咨询、放松训练、团体咨询等各种方式,引导其合理地宣泄情绪,减缓其紧张的情绪,释放压抑,排除其内心的隐痛,稳定情绪,帮助其树立自信、改善人际关系,并且重建合理认知,激起他对生活的信心与希望。

4)亲情规劝,稳定心态。结合个别谈话、心理矫治等措施,还可以充分利用亲情的力量。和某对于家人表示出较大的依赖感,渴望被关怀,对于家人,也有一定的愧疚感,对妻子和4岁的女儿较关心。所以,可以以“亲情”作为切入点,联系妻子,帮助规劝,安排他们在每月的接见、电话、信件中进行亲情规劝,使其可以在改造中保持稳定的情绪。

5)技能学习,充实自我。现在和某34岁,刑期11年,其回归社会时仍需要有支撑家庭,所以要有维持生活的工作技能。故鼓励其参加一些知识、技能的学习,比如服装、汽车美容、水电工技能的学习,不仅有助于充实和某的改造生活,让其没有时间胡思乱想,而且能够增长知识,获得相关学历。最重要的是可以获得一技之长,以便于在回归社会时更快、更好的适应社会。

6、预期矫治目标

1)短期和具体目标:缓解抑郁情绪,改善狱内人际关系。

2)长期和最终目标:帮助其自我成长,建立健全人格,正确认识今后生活事件带来的情绪影响,增强其对未来生活的信心。

【教育改造成效】

最显而易见的地方就是和某的劳动改造技能得到了很大提升。情绪控制有了明显好转,不会再因为他人的一句话或者一个眼神上蹿下跳,且能主动申请心理咨询,主动与警官反映思想。与他犯的正常交流也顺畅起来,可以耐心的与他犯切磋棋艺。对与妻子离婚一事也能正确对待。

和某从最初的自卑、内向、敏感、消极、焦虑、悲观、不太言语,到现在的渐渐敞开心扉、与他犯和睦相处,他开始体会到自己不是孤单的一个人,有他犯、有民警在无时不刻的关心着自己、帮助自己,他开始走出自己悲观的世界,发现自己身上的特长,并展现给别人看,从而渐渐的找回了自信,心态好多了。通过车工技能培训,自己的劳动技能也得到了提高,对于未来的改造生活以及自己未来的人生,也有了新的想法与目标,有了美好蓝图与奋斗目标。

民警在矫治中有以下几点体会:

第一、充分运用了心理学手段,渗透到教育矫治的各个环节。和某抑郁严重,比较自卑,要综合考虑其个人的成长史、犯罪史、改造史、身体与心理状态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分析,在心理健康指导室专业的老师指导下,和某的心理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对自己的认知有了明显的提高,愿意与咨询师交流,多次主动申请要去咨询。

第二、探索了分类劳动的手段对和某进行矫治。分类劳动的定义,陈士涵教授是这样论述的“所谓分类劳动,就是针对不同罪犯的不同心理和行为特点,选择不同内容的劳动项目,使这种劳动更具有改造或矫正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我觉得除了要分析不同劳动项目所蕴含的心理性格因素,还应具体到同一项目不同劳动岗位所蕴含的心理性格因素,同时还要结合心理学上对性格分类的知识,只有充分分析劳动项目本身的内涵和罪犯自身的性格,才能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第三、多种教育手段综合使用。对比较敏感、自卑、消极的罪犯来说,可以采取多种教育手段,比如亲情感化、艺术矫治等,采取劝导、鼓励、共情、安慰、支持以及理解等方法,来帮助罪犯认识问题,其目的是消除罪犯不良情绪,使其可以较好的适应改造生活。

第四、个别教育矫治工作要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只有摸准罪犯问题产生的各个原因,才能有的放矢,更好地制定教育矫治方案,才可能达到教育转化的效果。个别化矫治没有固定的模式,只有从实际出发,随罪犯的思想变化对症下药,达到矫治的最终目标。

最后,面对教育矫治工作,要有迎难而上,坚持不懈的精神。要知道,教育矫治不是一蹴而就的工作,需要有耐心、信心和恒心,矫治措施因矫治对象的不同而会有多种变化、矫治过程所用的时间也是可长可短、矫治效果反馈的时间也是各不相同,这个时候就更加需要我们用自己的耐心、恒心去坚守,找到一条最适合矫治对象的矫治路,引领其走上正确的人生路。

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有导致网站部分功能不可用,建议升级更换浏览器访问。 升级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