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12348上海法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普法活动 > 案例库 > 正文

“五年专项规划、三年行动计划、一年工作目标” 深化徐汇法治城区建设

上海市司法局普法与依法治理处 发布于:2019-06-25 分类:案例库
标签:依法治区法治创建规划项目化考核,依法治区法治创建规划项目化考核,依法治区法治创建规划项目化考核,依法治区法治创建规划项目化考核

【基本情况】

上海市徐汇区是首批被授予全国法治城区创建活动先进的城区,但徐汇的法治建设并未止步于此,而是以此为契机,用“五年专项规划、三年行动计划、一年工作目标”不断深化依法治区实践,推动工作目标制定从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推进过程从被动式向主动式转变、评价考核从主观性向客观性转变,成为落实“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制度性措施。2017年5月,区委、区政府印发《徐汇区依法治区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称《纲要》),区人大常委会印发《关于推进“十三五”时期依法治区工作的决议》。为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全区各单位结合实际,制定落实《纲要》的三年行动计划,每年确定1-2个工作项目,通过细化推进措施,压实工作责任,解决实际问题,把法治城区创建和推动实际工作紧密结合,避免法治城区创建和实际工作两张皮,切实提高法治城区创建推动工作优质高效的“含金量”。

 

     【任务措施】

(一)坚持长短结合,实行项目化推进。区委依法治区办根据“五年专项规划、三年行动计划、一年工作目标”的目标管理要求,下发《关于报送贯彻落实徐汇区依法治区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全区51个委办局、13个街道镇制定本单位三年行动计划,并以表格形式列出17、18、19三个年度的工作项目、推进措施和项目负责人。围绕《纲要》“加强党对法治建设的领导、深入推进依法行政、保证公正司法、加强权力监督、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和加强法治建设保障”等7大目标30项任务,共立项162个。在项目落实中,各单位聚焦热点难点,推动工作创新。如区城管执法局,把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作为重点项目,通过网站链接导入等方式介绍了城管部门的机构编制、权力清单、工作目录以及工作流程等内容,全方位展示城管执法工作,他们编制的政务公开案例被国务院选为优秀案例进行展示。在落实执法全过程记录项目中,加强人财物投入,实现执法记录现场化;制订配套规范,实现执法记录制度化;强化科技应用,实现执法流程痕迹化;明确重点要素,实现场景记录全程化;明确归档要求,实现结果记录固定化,做到全面固定执法证据、全程记录执法行为、全景回溯执法环节,成为全市典范。

(二)坚持紧贴实际,实行责任化落实。各单位根据年度工作要点遴选和《纲要》相关的内容作为项目,使《纲要》完全嵌入实际工作中。为压实责任,全区实行科以上领导干部目标管理责任签约制度,把“五年专项规划、三年行动计划、一年工作目标”的目标管理以制度形式落实到位,保证项目、措施、责任“三落实”。区委办发挥督查职能,督查各单位学习贯彻实施宪法和《徐汇区推行党政主要负责人法治建设责任制的规定》落实情况。区府办强化顶层设计,制定了《徐汇区关于进一步规范重大行政决策的暂行办法》,推进“一网通办”向“一窗综办”“一窗办成”迈进,领先全市,成为标杆;区委组织部把“突出‘依事择人、知事识人’加大法治领域和法律专业岗位的干部储备”作为重点项目,不断加大法治干部培训力度;区人大创新工作监督机制,在主任会议听取各单位工作汇报的同时,责成汇报人讲解和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区建管委围绕共享单车监管,建立了“五方联动”机制,与街道及相关管理部门联手开展文明行骑、规范停放宣传引导,与10家共享单车运营企业签订“共管共治协议”,细化职责,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对全区5942个非机动车停放点进行精度测绘,建立了以大数据为基础的共享单车智能管理平台,依法推进智慧交通建设。各街镇围绕基层依法治理,开展“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创建”项目,徐家汇街道殷家角居民区被司法部、民政部命名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

(三)坚持围绕中心,实行精准化对标。区委政法委对标打造区域最优营商环境,在走访745家企业的基础上,制定了《徐汇区政法部门服务保障区域打造最优营商环境实施意见》,提出了“大力破解‘执行难’,有效兑现胜诉权益”等24项具体措施。发布《徐汇区政法部门依法服务保障营商环境工作白皮书》,编发十大案例。政法部门充分发挥法律专业优势,精准对标企业“痛点”,全力解决企业难题。区法院针对不少企业反映的知识产权维权“举证难、赔偿低”问题,加大依职权调查取证力度,依法提高损害赔偿数额,2018年共办结6581件侵犯企业知识产权案件。区检察院针对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企业深感法规跟不上技术发展的“头痛”问题,制定了《徐汇区人民检察院服务保障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建设的十二条意见》,从司法理念和检察职能破题,突出打击涉及重大科研项目、高新核心技术、区域优势产业的犯罪行为,强力保护企业创新成果。区公安分局在漕河泾开发区增设居住证受理点,满足园区28万企业白领就近办理居住证需求区司法局打造“知识产权法律服务品牌”,完善由律师、公证员、法学专家组成的知识产权专家库,有效满足企业知识产权法律需求。《新华社》《上海法治报》等媒体对徐汇政法系统依法服务保障营商环境的做法和成效纷纷给予报道。

(四)坚持督促检查,实行分值化考核。我区坚持制度考核和不定期实地检相结,让项目落实情况“入眼、入耳、入脑”。区委依法治区办对政府、党群部门、司法机关和街道镇根据其职能“量身定制”了《依法治区工作考核细则》,设置了“考核项目”“考核分值”“考核内容”“考核要求”和“评分依据”等量化指标,把“按时申报本单位年度依法治区工作项目、制定项目推进措施、总结项目完成经验”作为每个单位必考项。每年坚持年中、年底各考核一次,根据各个单位得分情况,分出优秀、先进、达标三个考核档次,并规定分值排名后5名,或低于80分的,应附具体原因说明,考核得分纳入区政府基础目标管理履职绩效考核。2017年、2018年区人大内司委、区委宣传部、区政府法制办、区依法治区办联合对区法院、公安分局、华泾镇等36个单位进行了实地检查。2019年5月,区法宣办首次“实行国家机关落实普法责任制评议制度”,在区法宣领导小组会议上听取区检察院、区绿化市容局、区教育局工作汇报并由法宣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代表对其打分、评议,找短板,促整改。

 

    【特点和效果】

(一)认识升华,促进普法依法治理实践。在项目化推进中,彻底清除了以往“依法治区是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装”和“脚踏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的观念,切实感受法治和实际工作形影不离,以“绣花功夫”和“工匠精神”完成一个个项目落实。认识的升华,促进普法依法治理实践的跃进。在各单位共同努力下,2018年徐汇区被市法宣办推荐为“七五”普法中期全国先进城区。

(二)勇于担责,助力文明城区创建成功。2017年在全区争创全国文明城区过程中,强力推进“党委依法执政、政府依法行政、保证公正司法、促进全民守法、深化社会治理”为主要内容的法治城区创建,大家自觉尊法守法学法用法,自觉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做文明人、做文明事,勇于担责,法治文明为打造文明之城增添了丰富内涵,彰显了徐汇独特魅力,法治城区创建成为荣获全国文明城区称号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

(三)法治引领,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在“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引领下,全区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持续健康发展。2018年我区成功承办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引进微软亚洲研究院、腾讯华东总部、网易上海总部、小米创新中心、商汤超算中心等一批标杆企业和项目。深化国家“互联网+政务服务”示范区建设,获评中国‘互联网+政务’50强。按照法治化、社会化、智能化、标准化要求,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城区更具品质、更有温度,智慧城市发展水平指数名列全市第一。包括法律服务在内的现代服务业完成营业收入2595亿元,同比增长13%,对全区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6%。

 

 

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有导致网站部分功能不可用,建议升级更换浏览器访问。 升级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