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基本信息采集
案例类型:教育改造类
案例申请时间:2018年8月5日
供稿(单位、姓名):上海市提篮桥监狱 屈 程
审稿(逐级实名审核):
上海市提篮桥监狱 陈伟民、顾春军、周 敏
上海市监狱管理局 杨国强、宋 烈、吴 琦
司法部监狱管理局审稿人:李红卫、黄兰政、王进义
司法部研究室审稿人:任永安
检索主题词:监狱 强迫思维 心理矫治 个案
二、案例正文采集
强迫思维罪犯向某的矫治个案
【罪犯基本情况】
罪犯向某,男,26岁,湖南人,初中文化,因犯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2012年7月入狱服刑改造。入狱后不久,向某在工厂间劳动时突然出现“想拿着劳动使用的剪刀捅自己脖子”的冲动念头,之后这个念头每天劳动时都会出现,越是反抗,这个念头越是强烈。向某担心哪天失去控制,真的做出这样的行为。遂向主管民警反映“有自伤的冲动”,于是监区申请对其进行心理评估和干预。
【罪犯心理矫治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1、犯因分析
(1)成长过程:向某出生于农村,有1个弟弟,父母在其小学3年级的时候就出去打工。其从小就是自己照顾自己,遇到事情的时候都放在心里,一个人去处理。在受到别人欺负的时候,只能默默的承受。中学毕业后,到县城打了两年工,之后到父母所在的城市广东打工,后因女朋友的关系,回到老家县城。
(2)重大事件和创伤:向某在第1任女朋友背叛过自己以后,便经常怀疑别人是在伤害自己,感觉别人谈话是在说自己,也怀疑过第2任女朋友对他不忠。与第2任女朋友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因为父亲赌博输光了家里的积蓄,买不起房,在女方父母的一再反对下最终分手,曾有跳楼自杀的冲动,后想到会对不起母亲,遂放弃了。之后实施犯罪,入室索取钱财遭拒绝后,其强行拉开被害人,后从卧室的柜子上劫得现金人民币50元。自述没想到会判这么重,自己的犯罪动机有报复父母的成分。
2、入监改造表现
向某入狱后能较好的遵守监规纪律,性格比较内向,沉默少言,和同犯发生矛盾后,容易记恨,在小组里几乎没有什么朋友。最近一阶段感觉有点神情恍惚,劳动产品的质量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1)现实因素:入狱后向某连续发给家里几封信,都没收到回信,感觉被父母遗弃。看到同犯接见,心理特别难受,由于从小父母就不在身边,内心对父母关爱的渴望更为强烈。向某之所以走到这一步,也和父亲赌博输掉积蓄导致和女友分手,进而用这样的方式来报复父母有很大关系,内心对父母充满怨恨,感觉自己是个被遗弃的人,引发焦虑和抑郁情绪,内心失衡。
(2)人格因素:向某性格内向,小学3年级开始就一个人生活,孤僻,胆子小,敏感多疑,容易记恨,感觉周边的同犯故意针对自己,人格比较偏执。
(3)应对方式:向某习惯压力状态下用冲动的意念来应对。因为不能买房子婚姻未果之后,极度的低迷,随之产生跳楼的冲动,后觉得对不起母亲,没有实施。在看守所期间,感觉自己出事后,没脸见家里父母,一度有用头撞墙的冲动。
3、心理行为表现
咨询师对向某进行了心理测量,SDS(抑郁自评量表)自评分53,轻度抑郁水平;SAS(焦虑自评量表)自评分62,中度焦虑水平;YALE—BROWN(耶鲁-布朗)强迫量表评估结果:强迫思维得分16分,无仪式行为。
根据心理测试和咨询结果,评估向某具有强迫症中的强迫思维表现。依据:以强迫观念为主,害怕丧失自我控制;自我强迫和反强迫并存,内心冲突导致焦虑和痛苦;向某体验到冲动源于自我,违反个人意愿,极力反抗,但无法摆脱。
4、教育矫治的难点
(1)认知因素:向某性格敏感多疑,这也导致了其习惯性用非黑即白的错误认知模式对看待事情,而这种认知模式的形成和改变并非短时间可以完成。
(2)家庭因素:向某症状的产生和本次的犯罪都和人际关系的处理有关。父亲好赌,接连输光了家里几年的积蓄,第2任女朋友也因此与自己分手,之后处于极度的空虚状态,来到上海打工。本次实施犯罪自述有报复父母的成分。但入狱后的向某,几乎没有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
(3)心理因素:向某强迫性思维的出现,并不是凭空产生的,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害怕和担心父母抛弃自己,产生不敢面对和恐惧心理,因此以强迫思维的方式来缓解对此的焦虑。冲动观念的出现,实质上是为了减轻这种焦虑,深层次的问题不解决,其强迫性冲动观念便难以克制。
5、矫治方案
认知行为疗法对此类问题具有针对性。整个咨询治疗过程拟实施暴露治疗、认知重建、心理应付、问题解决、情绪觉察训练等技术,逐步消除向某的强迫症状和不良认知。
(1)建立咨访关系。咨询师通过无条件的积极关注,真诚无批判的接纳,创设温暖的人际环境,让向某感到安全,宣泄心中情绪。通过开放式和封闭式的提问,收集向某的成长史、重要人际关系以及创伤性事件等信息。结合向某的主要症状,进行抑郁、焦虑和强迫观念测试。同时提供心理支持,对向某面临的问题进行心理学解读,并通过正常化技术,让向某感受到问题是可以治愈的,激发和维持向某的改变动机,为接下来的咨询奠定基础。
(2)评估强迫症状。围绕向某的强迫思维来收集信息,主要包括强迫思维的内容,外在和内在引发的线索以及消极的回避行为。咨询师介绍了治疗的基本原理,并让其对引发强迫思维的情景进行等级排列,为进一步的暴露治疗做好准备。同时指导向某对强迫思维进行监测,一方面为了更准确的掌握强迫思维症状,另一方面监测本身也有治疗意义,同时向某也可以用来评估治疗的效果。
(3)想象暴露练习。采用想象暴露的方式处理强迫思维的痛苦,并让其掌握想象暴露的方法。在暴露顺序上,没有采用渐进式的,而是让其直接面对引发中等程度的痛苦,一方面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另一方面经协商向某自认为能够承受。通过让向某反复长时间的暴露于引发痛苦的情境,强迫冲动引发的痛苦和焦虑得以减轻。同时这种改善也使得向某的自我改变动机增强,为后面的真实暴露和直面最难项目打下基础。
(4)进行真实暴露。向某表示通过想象的方式,自己看到剪刀时的痛苦有所减轻,但还会出现冲动的想法。咨询师对向某的努力和做出的改变表示赞赏,并表示这种状况是很正常的。并商定采用真实暴露法进行治疗,通过对真实暴露的原理进行讲解和示范,引导向某进行真实暴露练习。咨询师找来一把劳动生产用的剪刀,让向某跟着咨询师一起做。由“盯着剪刀看”、“触碰剪刀”、“握住剪刀”、“握住剪刀且刀尖对向自己”逐级上升。通过想象暴露和真实暴露的结合,有指导的暴露和自我暴露的结合,向某在项目上分数降得较快,强迫冲动引发的痛苦指数有明显回落。
(4)聚焦引发症状的现实问题,探索、检验和修正不合理信念。通过前期的咨询发现,向某强迫思维的出现是由于害怕和担心父母抛弃自己,不敢面对和恐惧导致的。因此咨询师鼓励向某面对这一问题,让其将心中压抑的情感进行宣泄,通过探索和检验,更全面审视家庭关系,引导其建立合理的认知方式,改善当前心境。
6、预期矫治目标
近期目标:缓解冲动型的强迫观念,减轻焦虑和恐惧心理,提高服刑适应能力。
长期目标:完善求助者的个性,减少非理性观念,建立良好的认知模式。
【教育改造成效】
从咨询的前后对比看,认知行为疗法发挥了较好的作用。从心理测试来看,向某的YALE—BROWN(耶鲁-布朗)强迫量表得分由原来的16分降到11分;SDS(抑郁自评量表)得分从53分降到46分;SAS(焦虑自评量表)得分从62分降到43分。从咨询师的观察的来看,随着强迫冲动的减弱,向某精神状态比之前好了很多。在最后1次咨询快要结束时,向某说非常感谢咨询师的帮助,自述冲动想法出现越来越少了,即便出现,也不像以前那么难过了。
反思整个的咨询过程,可能在如何处理向某的现实症状和核心问题上需要进一步反思。对于这个案例而言,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是对向某当前强迫冲动的处理和干预;第二是对引发症状的现实压力源进行疏导。考虑向某当前的症状,以及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所以先进行前者,从处理的顺序上需要进一步探讨。另外,从完善其个性来看,自感后一层次的挖掘和处理还不够,尤其是从向某个人成长经历的角度做层次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