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12348上海法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普法活动 > 案例库 > 正文

重症皮肤病罪犯杨某的矫治个案

上海市监狱管理局教育改造处 发布于:2018-12-26 分类:案例库
标签:

【罪犯基本情况】

罪犯杨某,1976年5月出生,上海市闵行区人,高中文化,已婚,育有1女,有1次前科,有吸毒史。2012年4月因犯运输毒品罪被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缓期2年执行。2012年9月调入上海市提篮桥监狱服刑,入监前就患有牛皮癣,入监后病情加重。

【罪犯教育改造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1、犯因分析

(1)成长过程。杨某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父母年纪较大且文化水平不高,教育方法不当,平时放任不管,遇到事情就拳脚相加,直接导致了其行为散漫,缺少自我约束,品行不端,自私自利。杨某小时候经常因为小偷小摸被父母毒打,初中时有1次因偷窃被家中发现,遭到其父亲痛打,其反抗并将父亲手臂打断,之后其母将其带至河边,按于河中致使其差点窒息,此后杨某对家庭失去信任,时常夜不归宿。

(2)社会经历。高中毕业后,杨某就开始混迹社会,由于文化水平不高,好逸恶劳,没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整天与社会闲散人员混在一起,靠小偷小摸过日子。后来父母让其参军,退伍后又与当地吸毒人员混在一起,染上毒瘾,经常打架斗殴,也因此入监服刑,但是其并没有引以为戒,出狱后仍不务正业,最终导致了此次犯罪。

2、入监改造表现

杨某入监以来由于身患牛皮癣且性格乖张,自私多疑,导致与同犯人际关系较差,进而被同犯群体孤立。发生过多次违规违纪事件,对民警不信任,经常以身患疾病要求特殊待遇,同时对于医生的诊断不认可,不按医嘱治疗。

3、心理行为表现

监狱对其进行的心理测试显示,杨某好独处,以自我为中心,不关心他人,敏感多疑,对他人抱有敌意,且情绪易激动。身患重度皮肤病,身体痛苦,内心自卑、多疑,当他人在说话时总以为在议论他,导致其紧张失眠,抑郁焦虑情绪严重。

4、教育矫治难点

(1)认知因素:杨某认为自己身患疾病,在监狱就应该享受到特殊待遇,一些违规违纪行为应该被理解。认为民警和同犯不会接纳自己,对周围的人都充满敌意和不信任。

(2)性格因素:杨某性格自卑、孤僻、偏执,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被同犯群体孤立,对于民警的教育也不以为然,消极对待改造。

(3)社会经历因素:杨某从小就与社会闲散人员混迹社会,不良习气较重,且有过1次服刑经历,对监狱的管理模式比较了解,想通过违纪手段满足自身不合理诉求。

(4)身体因素:杨某患重度皮肤病,但是自身医疗和护理知识匮乏,且不信任医生和民警,不按照医嘱来进行治疗,导致病情不稳定,使得其身体痛苦,无心投入改造。

    5、矫治方案

    鉴于以上分析,制定详细的矫治方案,分步骤开展工作,以达到良好的教育矫治效果。

(1)了解真实需求,搭建沟通平台。杨某因多次违反监规纪律被送至学习班(违反监规纪律而接受学习的场所)。期间,其以牛皮癣严重导致皮肤开裂无法站立和坐下为由,坚决要求躺在地上,违反监规纪律。民警随即找其教育谈话,在进入学习班就闻到刺鼻的气味(牛皮癣使用药物的气味),此次接触发现杨某抵触、敌对心理严重,认为自己有病违纪行为是应该被理解的,民警与服刑人员对其有歧视,不愿与民警交流。在杨某的只言片语中察觉到其虽对狱内事物都抱有抵触,但其对吃很关心,多次提及不应该因为在学习班就将其等级工加餐取消,同时也注意到其被子潮湿(牛皮癣导致表皮分泌液体)。

民警事后利用休息时间上网查阅关于牛皮癣的症状与治疗护理方法,并调阅杨某入监以来所有就诊记录,发现医嘱内多次提及杨某需要忌口并忌热水澡,但是杨某生活中却不按医嘱要求生活。

(2)给予关心帮助,建立信任关系。了解杨某的需求后,再次对其进行教育谈话,民警顶着刺鼻的气味进入学习班,并要求其脱去衣服查看其病情,发现其全身表皮干裂严重并伴有出血现象,根据上网查看的资料,民警告知杨某其症状是属于牛皮癣二期且具有不可逆性,现在他的情况急需控制,不得再食用任何忌口食品,否则病情恶化将苦不堪言。考虑到杨某的身体和心理状态,经与领导协商,允许其在学习班延长休息时间。并让看护犯每日为其晾晒被子,保持被子干燥。当杨某听到病情恶化导致严重结果是比较紧张,对于民警利用休息时间查阅资料并给自己讲解牛皮癣知识很感动。

之后一周民警每天都到学习班查看其病情,通过一段时间的关心使其感觉到民警对其并不排斥,也愿意与民警交流。在结束学习班的前三天,杨某主动将书写并上交违纪检查材料,表示再也不会通过一些违纪行为来引起他人的关注。

(4)借助亲情联系,重获改造信心。

在谈话中杨某表露近期在与妻子的书信来往中,感觉妻子对其态度冷漠,当问到女儿情况,总是三言两语,一笔带过。杨某女儿今年将面临高考,其一方面想多了解家人的信息,另一方面又觉得愧对妻子和女儿,不好意思与女儿沟通,两难选择让其内心备受煎熬。民警认为这是很好的切入点,如果能帮其建立与女儿的联系,首先能让其重燃改造的信心,其次杨某对民警的信任也将更进一步。在与杨某谈话中,有意无意的谈到孩子教育问题,引导其谈及对于女儿的教育。当杨某拒绝与女儿书信联系时,民警批评了其逃避问题是对女儿不负责的表现。同时安排其他同犯对其进行劝导,使其明白出狱后还是要依靠女儿,现在的逃避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两天后杨某来给其女儿写了一封信,信中既有对女儿的愧疚,也有鼓励,也向女儿保证要积极改造,早日回归家庭。

(5)营造良好环境,解开心结,破茧重生。

利用监组检讨会引导杨某认识到自己曾经的行为给他人带来的困扰和麻烦,让监组同犯指出其应该注意的行为并给予其一些鼓励。在之后的1次长达3小时的谈话中,民警用手接触杨某皮肤查看病情,杨某非常感动,说自从得了这种病以后还没有人这么近距离、长时间的与其聊天,更没有人愿意用手碰他的皮肤。杨某坦诚地告诉民警他内心很自卑,自从病情蔓延到全身之后只想躲避人群,但又渴望他人的关注,希望能像一个正常人一样融入犯群。民警也以此为突破口,引导其要学会自我认同,理解他人,不断完善自我,只有这样才能获得他人的理解和认同。这次谈话对杨某的触动很大,其表示自己的心结打开了,今后一定会积极投入服刑改造。

    6、预期矫治目标

    (1)与民警建立信任关系,改善与同犯紧张的人际关系,增强服刑意识,遵守监规纪律,减少违规违纪事件的发生。

    (2)正确认识自身所患疾病,注重生活卫生和饮食习惯,按照医嘱积极配合治疗。

    (3)克服病态心理,积极参加学习劳动和罪犯集体活动,投入正常的服刑改造生活。

    (4)帮助其进行自我探索,健全人格,正确认识今后生活,增强对未来生活的信心。

【教育改造成效】

经过1年的教育矫治,杨某能够完成正常的服刑改造任务,未发生违反监规纪律事件,与同犯关系得到很大的改善,对民警的信任感也显著提升,能够向民警说出心里话。同时对于自身疾病有了科学的认识,能够听从医生的建议积极配合治疗,身体和心理状况得到很大的改善。

当罪犯患有严重皮肤病,被其他罪犯排斥,逐步的他走向了自我封闭,对世界充满敌意,甚至利用自己的病症向他人报复,用极端手段宣泄着他的无奈和孤独。民警需要离他近一点再近一点,体会他的痛苦,了解他的内心,用一点红烛之光帮其照亮世界。通过这个案例,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1)深入了解罪犯过去,挖掘隐藏的真实自我。在日常工作中,要学会倾听罪犯的故事,通过有效的交流和关心建立信任。因为民警和罪犯角色不同,其在与民警交流时会自我伪装。民警要勇于运用心理咨询谈话技巧,揭下面具看清罪犯背后的真相是教育转换的前提。

(2)创造条件为罪犯建立情亲联系。一些罪犯因为对家庭的愧疚、愤怒、叛逆等原因与家人断绝联系,但是他们内心是渴望获得家人的认可和帮助。民警要善于运用亲情的力量,积极劝导罪犯与家属进行联系,并以此为抓手对罪犯开展教育矫治。

(3)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自身能力。面对各类罪犯,他们各有特点,有着不同的背景经历。民警在工作中需要不断的学习,获得丰富的知识储备,以此来搭建与罪犯沟通的桥梁,为之后开展罪犯教育矫治工作打下基础。

(4)知其所好,用其所痛。民警在工作中要了解罪犯的困惑及需求,在适当时机出手帮助能迅速获得罪犯认可,并消除顾虑,从而引导罪犯积极投入服刑改造。

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有导致网站部分功能不可用,建议升级更换浏览器访问。 升级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