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12348上海法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普法活动 > 案例库 > 正文

一例运用同伴教育帮扶社区戒毒人员就业的案例

上海市戒毒管理局 发布于:2018-12-26 分类:案例库
标签:戒毒同伴教育案例,戒毒同伴教育案例,戒毒同伴教育案例,戒毒同伴教育案例

【案例背景】

       张某,男,26岁,上海市人,因为吸毒而失业在家,因为成瘾而被责令社区戒毒。作为独生子女,张某被家长过度宠爱,人生观、价值观存在着偏差;作为“孤独青年”,趋同于“畸形时尚”,误认为吸食冰毒、K粉、摇头丸等新型毒品不会带来伤害;作为“瘾君子”,在主流社会中不能获得人们的尊敬,却在越轨群体中感觉自我价值的实现。可他同时因为长期“溜冰”,无心工作而遭受父母抱怨、下岗失业、夫妻不和、无法生活的无奈和失落感。在社区戒毒期间,他也遭受就业的冷遇与“白眼”,曾心灰意冷:第一次,他被老板的“有色眼镜”告知回家理了发再来面试;第二次,仅仅试工几天因为对手脚不利索的“偏见”被劝回家。而这一次,奉贤区司法局奉浦司法所的“蛹破蝶飞”同伴互助小组让他再次燃起就业的梦想。第三次,他再次来到职介所,把握住了机会,通过了试用期,顺利地与外资企业签下了为期两年的劳动合同。

【方案制定】

       如果利用吸毒人员共同或相似的经历,相同的心理会让这一特殊群体更能体会对方所处环境的艰辛,但更重要的是,他们渴望得到社会的认同,渴望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渴望重新找到自我。上海市戒毒局派驻奉贤区奉浦司法所司法行政戒毒民警将同伴互助小组工作,引入个案帮教工作之中。通过组织开展以“蛹破蝶飞”为主题的系列同伴互助小组活动,成功帮助一名社区戒毒人员实现就业梦想。

【实施情况】

       (一)同伴,共同拒绝毒品。吸毒人员的错误认知需要纠正,尤其对毒品及毒品的危害性、毒品的违法犯罪,毒品与艾滋病的关系等普遍认知不足,相信通过对他们的相关认知教育,可以让其得到感触,加强对毒品的认识。如果他们清晰了解了毒品带来的危害,就不会选择这种伤害自己、伤害他人的方式。2014年6月26日,国际禁毒日,张某第一次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参加了。当天,他和同伴们一起参观了禁毒教育馆金山分馆,他们通过观看相关的图像文字等资料,详细了解了毒品的基本知识,再次回顾了中国人民打击毒品的历史。通过专业讲解员的讲解分析,结合其中的一些小游戏,让他们能更为形象生动的感悟到要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小组活动中,张某爽朗的笑声表达出他内心的告白:毒品对个人、家庭和社会危害不浅。

       (二)同伴,点亮就业心愿。同伴现身说法的方式会让吸毒人员有感同深受的情景,更有说服力。通过资源整合,组织同伴互助小组组员及家属赴“市十佳禁毒志愿者”王永进的同伴教育基地进行了考察、学习、观摩。曾今的“瘾君子”,今天的王总以一个同伴的角度讲述了他的吸毒起因、三次戒毒经历、从为了一张床一口饭到成功创业、五次搬厂、扩大做大企业不平凡过程、从开始接纳吸戒毒人员、社区矫正对象到建立同伴教育基地感人历程,向大家发出了“有信心,能改变”和“毒难戒、但毒能戒”的同伴心声,让大家深受启发;并表示如果有意向的社区戒毒和出所后的康复人员都可以和他联系,他都会无条件接纳他们。

       期间,小组成员就信仰、观念、结缘和坚持等话题作了精彩、热烈的同伴互动,点亮了大家的一致心愿:远离毒品、回归社会。通过活动,张某说王总用自己活生生的事实告诉他们:虽然毒难戒,但是只要真正想戒毒,毒能戒、毒必戒。他在参观和互动分享的过程中一直流露出对王总的敬佩之情,他说:“参观就业基地,同伴为他点亮心愿”

       (三)同伴,传递就业梦想。就业难,特殊人群就业更难,吸毒人员就业难上加难。因为自卑、挫折、伤痕,让他们缺乏自信,没有勇气面对现实。我们试图通过同伴互助分享,帮助其正确客观的对待自己在就业创业过程的失败、成功的经历,挖掘出人生的财富的正在所在。大家通过互相左右拍拍手、一起拉拉手的活动环节,这样既增进了解、融洽了气氛,也预示同伴互助成长小组的“同伴互助传递梦想”,接着大家谈了对小组活动的期望。我们从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就业创业的实际出发,让戒毒康复人员的心声有个述说的平台,融合了九子图智慧越界游戏。同伴主讲就业创业的政策和失败、成功的经历,如何正确对待就业、创业过程中的挫折和成就就业或创业梦想。

       在增强组员的就业危机意识问卷调查中,张某发现了自身的优点;在“优点大轰炸”游戏中,他就意外地发现原来自己在别人的眼中竟有这么多的优点,他说:“我一直以为我是一个没有优点的人,今天就像重新照了镜子,才发现其实我并不丑陋。”张某在分享环节,他说活动让他进一步认识到自己的力量和潜能,加深对“同伴互助”理念的理解和感受,同时增强对自我的优缺点和自我技能的认知意识,摆正小组学员的就业、择业心态,增强就业意识或创业勇气。特别的是他大家一起达成共识和梦想:你不改变,谁也救不了你!我自信、我出色、我努力、我成功!

效果与反思

       在参加活动的这一年里,同伴互助小组成员都没有复吸。一些社区戒毒人员还在司法行政戒毒民警和禁毒社工的就业指导和推荐下找到了工作。但也有部分人员内心依然存在自责和担忧,对自我的认知度不高,不能原谅自己的过错而造成一些消极的情绪,并影响到自己的家庭生活和工作。同伴互助小组交流经验、互相鼓励、互相支持的方法,帮助他们塑造正确的认知,通过组员自我认识、自我挖掘,改善行为,达到增强自信,推动就业的梦想实现。

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有导致网站部分功能不可用,建议升级更换浏览器访问。 升级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