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12348上海法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普法活动 > 案例库 > 正文

残疾人犯罪一定可以从轻减轻处罚吗?

上海市司法局 发布于:2021-03-16 分类:案例库
标签:残疾人、刑事犯罪,残疾人、刑事犯罪,残疾人、刑事犯罪,残疾人、刑事犯罪

一、案例信息

  案例标题:残疾人犯罪一定可以从轻减轻处罚吗?

  服务方式:上海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咨询

  发生日期:2020年9月16日

  案件类型:刑事

  检索主题词:残疾人、刑事犯罪

二、基本情况

王先生的亲戚右脚有残疾,因刑事犯罪被拘留,他听朋友说只要手持残疾人证就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他致电本平台律师询问我国刑法是否有相关规定。

平台律师告诉王先生,根据法律规定,对于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肢体残疾的人犯罪与正常人负同样的刑事责任,不构成从轻、减轻、免除处罚的法定理由。我国现行刑法规定了对精神病人、聋哑人与盲人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理。根据《刑法》第18条的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而“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根据《刑法》第19条的规定:“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在残疾人犯罪的审判中,注重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切实保障残疾被告人的各项诉讼权利;在量刑时,注重依照其在犯罪团伙中的地位、作用、涉及犯罪的数额、社会危害后果及事后认罪态度等情节,依法分别予以从轻或减轻处罚;所以说,一般的残疾人犯罪是按照正常人的标准处罚,只有精神病人可以免除处罚,聋哑人,盲人减轻处罚。

因此在本案中王先生的亲戚为肢体残疾,他如触犯刑事犯罪,该量刑应与正常持相同标准。

三、案例提示

12348平台的律师通过本次咨询解释我国残疾人犯罪是否需要根据残疾程度和法律的具体规定承担刑事责任。具体而言,不能识别或控制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在犯罪时绝对不承担刑事责任。此外,残疾是否负有刑事责任应根据残疾人的残疾程度和案件的具体情况逐案确定。切不可产生只要持有残疾证就可以从轻或减轻刑事处罚,因为铤而走险触犯刑法的想法。

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有导致网站部分功能不可用,建议升级更换浏览器访问。 升级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