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12348上海法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普法活动 > 案例库 > 正文

多次脱逃史罪犯胡某的矫治个案

上海市监狱管理局 教育改造处 发布于:2018-12-26 分类:案例库
标签:监狱脱逃矫治个案,监狱脱逃矫治个案,监狱脱逃矫治个案,监狱脱逃矫治个案

一、案例基本信息采集

案例类型:教育改造类

案例申请时间:2018年10月8日

供稿(单位、姓名):上海市青浦监狱  李海荣

审稿(逐级实名审核):

上海市青浦监狱     昆、徐纪兵、李  

上海市监狱管理局 杨国强、宋  烈、吴  

司法部监狱管理局审稿人:李红卫、黄兰政、王进义

司法部研究室审稿人:任永安

检索主题词:监狱  脱逃  矫治  个案  

二、案例正文采集

多次脱逃史罪犯胡某的矫治个案

【罪犯基本情况】

罪犯胡某,男,1959年4月生,上海人,初中文化。父母已故,2个姐姐,1个妹妹,结过3次婚,有3个女儿。有过3次前科,4次脱逃经历,其中3次成功脱逃。2010年12月29日因犯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4年5个月,于2011年2月21日移押至监狱服刑。

因胡某在以往服刑期间发生过多次脱逃和重大违纪事件,且入狱以来改造表现较差,反改造心理强,多次因琐事与同犯发生冲突,多次流露出厌世言论,喜欢宣扬自己的脱逃史,具有较高狱内风险,2012年10月被监狱列为顽危犯。

【罪犯教育改造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1、犯因分析

1)成长过程:胡某出生于军人家庭,系家中独子,在部队大院长大,自幼娇生惯养,形成了好吃懒做、贪图享受的思想。由于对学习没有兴趣,加之社会环境影响,胡某勉强读完小学,就开始混迹社会,与社会不良青年混在一起,干些偷鸡摸狗的勾当。其父亲对胡某的这些行为极其痛恨,经常对其进行简单粗暴的打骂。这样的教育方式没有让其改变,反而产生了强烈的逆反心理,胡某片面地认为父亲的打骂是导致自己犯罪的主要原因。

2)社会经历:胡某13岁就开始犯罪,前后多次服刑改造,但其人生价值观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造,反而对社会的仇恨心理与日俱增。服刑期间发生多次脱逃和重大违纪事件,具体如下:1972年至1979年因盗窃行为被处少年教养2年,在劳动教养期间成功脱逃2次,共被加刑4年6个月。1981年至1987年因犯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在服刑期间,因民警制止其严重违纪而起报复之心,盗穿民警制服成功脱逃1次,被加刑6个月。1987年至2000年因犯盗窃罪、抢劫罪、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4年6个月,在服刑期间有过1次逃脱失败经历。1997年胡某在服刑期间,为了逃避劳动在监狱里闹事,结果演变成上百人的闹监,被武警用枪刺捅右胸,造成右心房血管断裂。2006年因犯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7个月,在看守所服刑期间,因时常无理取闹、辱骂管教民警受到上铐处罚。上铐时胡某故意利用监房门把右手拇指扳断,造成右手拇指长骨粉碎性骨折,被截肢1节。

2、入监改造表现

入监以后,胡某改造态度不端正,缺乏认罪悔罪的行为表现,主要体现在:

1)认罪悔罪态度差。胡某对于自己以前的服刑经历,没有丝毫羞愧和后悔,尤其对本次判刑具有较强的逆反心理,存在“口服心不服”的心态,并迁怒于原判主审法官。该犯认为这次官司是天灾人祸,是被害人过河拆桥,是主审法官恶意弄人,多次扬言等自己出狱后要找法官要个说法,要出自己心里的怨气。

2)对民警敌对心理强。胡某有过多次服刑经历,对以往监狱的管教模式较为留恋,但对目前的管理教育存在明显的对抗心理,经常在罪犯中散布反改造言论,宣扬自己的脱逃史,曾扬言:“这里有民警对我不好的话,我就搞点事情,虽然逃不出去也要躲起来,急急民警。”

3)个人主观意识强烈。凡事“以自我为中心”,行为方式上表现出“强出头”、抓住民警管理教育上的瑕疵或漏洞不放,且行为冲动不计后果、缺乏罪责意识,多次因为自己的言行与他犯发生矛盾纠纷。

4)服刑改造意识差。不愿意做劳动强度大的工种,在完成指标后经常在劳动工位上睡觉,民警多次提醒并进行扣分处理,但其屡教不改。借口自己是文盲,不愿意书写周记、学习笔记,更不愿意参加各类学习培训活动。

3、心理行为表现

艾森克人格测试显示:胡某外向,爱交际,愿动不愿静,情绪容易失控。神经兴奋性强烈,脾气急躁,容易出现攻击行为。敌意明显,个性倔强,缺乏同情心,爱捣乱,恶作剧。认知歪曲,敏感多疑,可能存在怪异思维或心理变态。易走极端,易产生攻击或者自杀自伤自残行为。

4、教育矫治的难点

1)认知因素:胡某法律意识淡漠,思想认识和文化水平均较低,有较丰富的服刑改造经验,对民警的管教方法和监狱各项措施都比较熟悉,存在自己“老改造”身份比别人特殊的思想,改造中好面子,经常寻找各种客观原因来逃避改造。

2)心理因素:胡某自以为是,思考问题方式较为简单、片面,容易受周围罪犯的挑唆,对民警的教育管理存在敌对排斥心理,甚至存在对民警的变态报复心理。

3)身体因素:胡某因为胸部刀口疼痛影响自己的日常生活,原先拇指骨折被截肢1节的手会因劳动经常手痛,晚上会抽筋,其他罪犯反映过其手抽筋的情况。

5、矫治方案

通过对其成长过程、改造经历的调查分析,民警将对其矫治的工作重心放在服刑意识的强化和危险行为的有效控制和防范上。

1)落实安全防范,确保监管安全。充分发挥罪犯之间互相监督的作用,实现对胡某改造言行、思想动态的全面把控。在其工位、监组、餐厅、队列等固定场所严格进行联号联位的防范夹控,禁止其从事零星劳动和活动,尽量杜绝容易导致违纪的诱因。加强文化教育和法制观念教育,特别是传统文化教育,有意识开展人生价值观的引导和教育,从而弱化其与民警的消极对立意识。

2)注重沟通交流,消除抗拒心理。民警并没有因为胡某多次前科劣迹而与其疏远,而是坦诚对待,坚持公平公正执法,让胡某觉得民警是在帮助他。挑选多名改造表现好的罪犯与他结对帮助,以同犯的积极言行对其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因为其年龄较大且患手疾,所以在平时劳动中予以关心和照顾,让他感受到民警给予的温暖和关心。

3)扭转习惯思维,开展“选择”训练。首先,民警安排罪犯胡某重新书写“我对犯罪的认识”、“我是如何走上犯罪道路的”、“我的成长史”等“三史”材料,把他的人生轨迹、思想演变过程进行重新梳理,要求胡某围绕“我从小的梦想”、“我的人生现状”、“我的未来”三个主题对自己的人生进行总结反思,使其明确自己的犯罪行为是有危害结果的、是法律明确规定的违法犯罪行为、自己到监狱是来接受惩罚改造的。其次,运用归因理论,帮助胡某查找以往4次改造过程失败的真正原因,就“当时做出最初行为选择的动机是什么?”、“除了自己的选择外,有没有其他可以替代的问题解决方案?”、“做出那样的选择对自己造成的后果有哪些?”、“从现在来看,当时的选择合不合理?”等问题进行逐一分析,让胡某重新认识和评价自己的行为决策。最后,结合胡某改造期望,引导胡某吸取以往几次改造中“选择”错误的深刻教训,做到每次做事前能“三思而后行”,有事找民警,不要再做出事后让自己后悔的事。

4)利用正向强化,培养胡某改造信心。对胡某取得的变化和进步,要及时加以表扬、肯定,尤其是肯定胡某在处理问题时的应对方法和理性思考,让其从自身的改变中获得积极反馈,增强积极改造的动力。利用亲情来感化胡某,有意识地加大对家庭、家人的依赖,使家人的期盼成为其改造的动力。

6、预期矫治目标

近期目标:通过对胡某数次服刑改造过程中逃跑及抗拒改造行为的分析归因,找出胡某不法行为背后的心理原因,发挥正面引导教育的作用,使其尽快走出认识误区,杜绝其出现逃避劳动、消极抗改的行为。

远期目标:强化行为养成,明确努力方向,帮助胡某摆脱以往改造失败的困扰,树立改造信心,去争取自己的成功。

【教育改造成效】

1、经过近1年多的矫治,胡某的日常改造表现趋于稳定,狱内危险性显著降低,期间没有出现对抗民警管教的行为,与民警的关系有了较明显的改善,没有发生各类严重违反监规纪律事件,基本适应了监狱的改造要求。胡某在认罪悔罪问题上思想出现转变,表现出一定的后悔心理,并主动要求书写认罪悔罪书。

2、从矫治的开展过程及其效果来看,民警认为对一部分改造恶习较深、改造反复性较大、改造难度较高、存在不认罪服判心理的罪犯可以运用归因理论及前景心理开展针对性矫正,让罪犯了解掌握自己改造问题的症结所在。注意发现和挖掘罪犯自身的积极因素,有效缓解罪犯的对抗、逆反心理,让罪犯了解和学会在改造的“目标期望”与“危害规避”中做出积极、合理的选择,激发和引导罪犯积极改造,从而达到我们矫治和转化罪犯的目标。

 

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有导致网站部分功能不可用,建议升级更换浏览器访问。 升级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