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女士来电咨询,她表示,自己给大学同学转账了7000元用于投资虚拟货币,对方承诺一个月后给予收益。但随后对方又以短期高收益为由,让朱女士再次转账2000元。然而,到了约定的收益时间,对方却以各种理由拖延打款,最后甚至不回消息。朱女士怀疑自己被骗了,已经向当地派出所报案,但案件正在审核资料阶段,尚未立案。她询问如果不能立案,是否可以通过法院起诉来追回钱款,以及起诉的具体流程和可能的结果?
平台律师告知朱女士,首先,如果对方虚构了投资事实,那么这可能构成诈骗。是否构成诈骗,需要由公安机关进行调查核实,比如查看对方的资金流水等。如果公安机关能够立案,那么朱女士的钱款有可能通过公安的侦查工作被追回。如果不能立案,朱女士可以考虑通过法院起诉来维权。起诉前,她需要准备好原被告的身份信息、起诉状以及相关的证据材料,如聊天记录和转账记录。由于双方没有签订书面合同,这些电子证据将成为关键。关于起诉的类别,由于这主要是一起民事纠纷,朱女士应选择民事一审进行起诉。至于起诉后钱款能否追回,这取决于对方的财产状况以及法院的最终判决。律师还建议,朱女士可以关注案件的进展,并根据实际情况寻求专业的法律援助。
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六十七条
借款合同是借款人向贷款人借款,到期返还借款并支付利息的合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七十五条
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对借款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依据本法第五百一十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借款人可以随时返还;贷款人可以催告借款人在合理期限内返还。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案例提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构成诈骗罪。朱女士的同学以投资虚拟货币为名骗取钱款,可能涉嫌诈骗。若公安机关未立案,朱女士可通过民事诉讼要求对方返还钱款,诉讼时效为三年,自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