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12348上海法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普法活动 > 案例库 > 正文

惊恐发作罪犯肖某的矫治个案

上海市监狱管理局 教育改造处 发布于:2018-12-26 分类:案例库
标签:监狱惊恐发作矫治个案,监狱惊恐发作矫治个案,监狱惊恐发作矫治个案,监狱惊恐发作矫治个案

【罪犯基本情况】

罪犯肖某,男,1984年9月出生,河南省三门市人,汉族,中专学历,自幼丧父,从小跟随母亲长大,已婚,有1个6岁儿子。2014年6月6日,肖某因犯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2014年9月17日入监服刑改造。服刑改造期间,肖某能够做到认罪悔罪,遵守监规纪律,于2016年5月上报假释材料。

自从监区上报假释材料后,肖某开始感觉自己的身体出现了异常,经常会莫名的感觉心慌、胸闷、出冷汗、心跳加快,有时晚上睡觉时也会惊醒,醒来后就难以入睡。近期精神不振,生产效率开始下滑,欠产日益严重,肖某担心自己是不是得了什么病,去医务室检查后并未显示有躯体疾病。2016年7月,肖某通过主管民警主动申请心理咨询。

【罪犯教育改造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1、成因分析

肖某年幼时,其父亲就因意外去世,因此肖某对父亲几乎没什么印象,从小由母亲照顾长大。由于缺乏父亲的关爱,肖某小时候对母亲特别依赖,送其上幼儿园时经常会哭闹,随着年龄的增长有所好转,但学习成绩总是不理想,一直排在班级中下游。

18岁时,肖某服兵役,退役后回原籍开了一家小作坊做加工,并在母亲的操办下相亲结婚。由于经营不善,肖某的小作坊不到两年便倒闭了,为了维持生计,肖某来到上海打工。初到上海时,肖某凭借着自己的努力,事业发展得不错,但在灯红酒绿、声色犬马之中逐渐迷失了自我,染上了赌博恶习,为归还赌债走上了犯罪之路。

综合肖某的成长史、犯罪史和咨询情况,确定当前问题的主要原因:

1)成长经历导致的消极影响。肖某从小失去父亲,因此对母亲特别依赖,特别担心失去母亲,其内心充满了强烈的不安全感,导致了其性格上的敏感、多疑,且存在轻度分离焦虑。

2)内心矛盾,趋避冲突引发情绪困扰。肖某自从上报假释后,便心态失衡,开始患得患失,一方面担心自己违纪导致来之不易的假释机会流失,另一方面又担心回归社会后家人不接纳自己,儿子不接受自己。因此既期盼着早日回归,又害怕那一天的真正来临。

3)对自己犯罪的自罪自责。肖某有过服兵役史,接受过浓烈的爱国主义教育,还曾加入过中国共产党。因此其对自己的犯罪有着强烈的自责感,觉得自己对不起党、对不起国家,也愧对自己的家人,觉得自己没有颜面面对家人,因此服刑期间极少与家人书信来往。

2、入监改造表现

肖某较为沉默寡言,不善于表达与沟通,但个性上较为偏执,认死理,2015年1月至3月先后因争执和欠产被处以计分考评扣1.6分的处罚。但经民警教育后能够认真悔改,无论在行为规范上还是劳动态度上都有较大提升,因此监区根据其改造表现于2016年5月为其上报假释。

3、心理行为表现

根据CCMD3诊断标准,肖某符合神经症的诊断标准,惊恐发作(又称急性焦虑症)需同时符合“发作无明显诱因、无相关的特定情境,发作不可预测;在发作间歇期,除害怕再发作外,无明显症状;发作时表现强烈的恐惧、焦虑,及明显的自主神经症状,并常有人格解体、现实解体、濒死恐惧,或失控感等痛苦体验;发作突然开始,迅速达到高峰,发作时意识清晰,事后能回忆。”这四个标准,且一个月内发作超过3次,并已持续2个月。

此外,排除其他精神障碍,如恐惧症、抑郁症,或躯体形式障碍等继发的惊恐发作,以及躯体疾病如癫痫、心脏病发作、嗜铬细胞瘤、甲亢或自发性低血糖等继发的惊恐发作。

综上:求助者的问题评估为系因临近释放所引发的惊恐发作。依据:

(1)类似情况之前在求助者身上并未曾发生过,只在上报假释材料后才出现。

(2)求助者对材料能否上报、家人分否接纳、亲友是否会用异样眼光看待自己等问题过分担忧。

(3)焦虑自评量表(SAS)测得标准分为65分,属于中度焦虑。

4、教育矫治的难点

(1)社会支持系统欠缺。肖某身陷囹圄,觉得自己最对不起的就是自己的妻子,因为自己的错误,让原本好好的一个家变得不像家。如今妻子一人带着孩子在外打工,没有固定住所,一直联系不上。因此,肖某十分担心妻子对于自己的态度,不知道回家后妻子能否接受自己。

(2)自罪自责心理严重。肖某有过参军经历,还曾加入过中国共产党,受过党的教育,也曾有过不错的事业。从军人、党员、事业上的小有成就者到一名罪犯,这种巨大的现实落差,加上肖某曾经接受过的教育,导致肖某存在严重的自责心理,十分害怕亲戚朋友、街坊邻居看不起自己。

5、矫治方案

(1)第一阶段(第1至第2次咨询):建立咨访关系,了解具体情况,搜集有效信息,开展心理评估。

①通过运用共情、真诚、尊重、无条件接纳、积极关注等咨询技术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让求助者感到放松,将自己内心的问题以及自身的情况表达出来。

②运用具体化技术、内容反应技术,将求助者的问题具体化。根据咨询师与求助者在咨询中谈话确定,其最担心的是家人不接受自己,其次是材料出意外,最后是怕亲戚朋友看不起自己、街坊邻居讲闲话。

③运用肌肉放松法对求助者进行放松训练,指导求助者以后在紧张的时候进行放松。

2)第二阶段(第3至第6次咨询)

针对咨询过程中肖某出现的问题运用相应的心理咨询方法一一进行解决。

①运用意向对话技术,让求助者想象回归家中的情景,求助者通过意向展开自己与妻子、儿子和母亲的对话,随着对话的进行,求助者潜意识中的冲突得意表达,部分内心冲突在意向对话进行过程中得到了解决。

②运用认知疗法帮助求助者找出自身的问题——自己存在不良核心信念:妻子一定会十分怨恨自己,儿子也不会接纳自己(绝对化);无法被家人加纳,以后的日子不知道该如何过(糟糕至极)。并通过柏拉图式对话与其不合理的信念辩论,发现妻子和儿子都不接纳自己的概率只有不到30%,即使他们不接纳自己,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他们过上好的生活,用自己的行动向他们证明自己。

③运用指导技术,对求助者所说的害怕他犯故意挑衅致使自己违纪而无法报材料的问题进行指导,打消求助者心中关于能否顺利上报假释材料的疑虑。

3)第三阶段(第7至第8次咨询)

与求助者回顾了咨询的整个过程,对其在咨询过程中的转变予以肯定,对其能够重新走出情绪低谷,树立改造信心表示认可。求助者也分享了自己的体会与收获,同时能够举一反三,表示将会把此次咨询过程中学习到的一些技巧运用到今后的生活中,保持一颗积极健康的心态来面对遇到的一切困难。

6、预期矫治目标

1)短期目标:让求助者学会放松疗法,自我调节情绪,消除躯体症状,改善睡眠质量。

2)中期目标:通过意象疗法,帮助求助者体验和认识复杂内心情绪状态,淡化矛盾焦点,缓解焦虑情绪。

3)长期目标:转变不合理认知,消除内心冲突与矛盾,树立回归信心。

【教育改造成效】

肖某反映自己的精神状态大有改善,那种心悸的感觉再也没有出现过,睡眠质量也恢复正常,对改造充满了希望,对回归充满了信心;其主管民警认为肖某的改造状态变得平稳了许多,劳动状态也明显有所提升;同犯眼中,肖某的心态变得平和了许多,整个人也变得开朗了些,不像之前,整个人像个火药桶,让身边的人噤若寒蝉,不敢与之接触;再次对求助者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测量,测得标准分为28,属于正常范围,咨询效果明显。

许多服刑人员在面临释放时,会产生焦虑情绪,但大多数程度较轻,通过自我调节能有效缓解,但也有极个别会出现过度担忧、紧张导致惊恐发作的情况,如不有效处置,有可能会引发安全事故。在应对惊恐发作时,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第一、正确看待恐慌。让服刑人员明白,人们会出现惊恐发作是正常的,其产生于中枢神经系统,系大脑察觉到危险后通过大脑皮层向身体发送信号,促使其产生的反应。这一过程是自发性的,并伴随着肾上腺素等化学物质的分泌,人们会因此而呼吸急促,并出现心跳加剧和流汗的症状。

第二、积极应对惊恐发作。人的战斗或逃跑反应机能虽然有效,却不见得都正确。大部分惊恐发作并非是因为真正面临了危险。在惊恐发作快要来袭时,要保持镇定,不要害怕。像“我要死了”或者“我要疯了” 这样负面的想法不但会让人精神紧张,还会加剧惊恐发作,正确的做法是告诉自己身边并没有什么危险,然后把这个想法在心中默念几遍。

第三、练习减压技巧。渐进式肌肉放松是缓解恐慌的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对全身的肌肉进行收缩练习,吸气时收紧肌肉,坚持几秒后再放松,这种方法有助于消除紧张,全面地缓解压力。另外,每天多做些舒缓心情的趣事,保持充足睡眠,改善生活习惯也很重要。同时,研究表明,适当的开展运动,也会有效降低惊恐发作的概率,相应症状也会减轻。

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有导致网站部分功能不可用,建议升级更换浏览器访问。 升级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