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12348上海法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普法学法

新媒体法治宣传

上海市司法局 发布于: 分类:常见问答

【主持人】金局,今天您以“互联网+法宣工作”为背景,介绍了闵行区司法局的新媒体思维以及亮点工作,开启了我们新媒体法宣工作的新视角,谢谢您的分享和交流!今天的访谈就到这里,谢谢!


【金海民】新兴媒体与传统普法、线上与线下,在闵行区法宣人看来,新媒体普法探索不是替代传统,而是对传统法宣工作的升华,是对法治文化的传承和延续。线下大数据的统计,转化成线上宣传的重点;线上的精彩内涵,又成为了线下呈现的主要内容。新媒体与传统普法完美相结合,营造出更佳的法治文化氛围。比如“和谐家园”法宣站,是闵行区法宣办深入推进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服务的代表性项目之一。继2007年10月在莘庄地铁站成功创建后,又建立了16个法宣点,覆盖了全区13个镇、街道、莘庄工业区。八年来,共有14000多名市民慕名前往咨询,深受欢迎。现如今,每周五的微信预告,每次咨询后一张法宣服务卡,线下线上的融通,把便利真正带给了受众。

比如,很多传统文化,剪纸、皮影戏、法治文艺等等,通过专业的整合与创作,我们把他们搬上了新媒体平台,法治微皮影《爱在安全中》,法治文艺《孝在何方》,颛桥、新虹的法治剪纸艺术,在新媒体平台上绽放出更耀眼的光彩。


【主持人】新媒体出现后传统的普法形式是不是没落了?您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金海民】新媒体法宣工作,不仅仅是几个官方平台应该做的事情,更需要广大社会人士的参与,尤其是发挥意见领袖的左右,我们法宣科长杨华,微博名字叫“侠骨柔情的杨华”,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新浪微博影响力在全国公务人员影响力中始终名列前茅。此外,我们还组织召开博友汇等活动,把网络意见领袖和达人们凝聚起来,共同参与到新媒体法宣工作中来,我们的很多普法微博微信在这些大V们的共同参与下,达到更广的传播效果。


【主持人】政府平台发挥作用,您觉得个人应该如何参与,如何发挥作用?


【金海民】其实这个问题,十八届四中全会已经给出了明确答案,暨谁执法谁普法的责任制,就是那一个部门主管某个专业法的实施,他就有责任去普及这部法。而我们专业法宣部门就是要搭好平台,最好引导,让广大的专业部门能够参与进来。

在闵行,普法大格局已经形成,在新媒体领域也有很好的呈现,比如刚才我们所说的微电影《棋局》,其实在文广系统,在全区每一场公益电影放映前都将会插播这部微电影,一年要放1万场;再比如说,在我们的新媒体平台上,有一个品牌专栏叫做晓法公开课,其中有一个子专栏叫做《劳动关系微道堂》,就是闵行区人保局和我们共同开设的,到现在已经录播了7期,仲裁院院长、庭长、劳动监察大队大队长等都纷纷参与了录播;再比如说,区综治办、区公安局探索建立了“田园模式”社会协同治理的一种新探索,也是我们闵行区委的一项重点工作,他们也通过我们制作了以闵晓法卡通形象为主人公的“四分钟解读什么是田园模式”微动漫,用趣味易懂的方式传播,收到广大市民的好评。


【主持人】很多人认为普法就是司法局一家的事儿,您怎么看?在新媒体方面闵行又是怎样去做的呢?


【金海民】当然,光靠一家新媒体平台是远远不够的,其实刚才我也已经介绍到,在闵行各个街镇都有自己的普法微博,还有很多专业普法微信。比如在莘庄工业区,有个地方叫鑫泽阳光公寓,干净漂亮的建筑群、整洁的小区道路,有数千名来沪务工人员居住于此。这里,也是闵行法宣人着重打造的品牌,线下岗前30分讲座、发放普法资料、设摊提供咨询,线上微博@掌柜晓骏、微信公众号@晓骏,提供全方位劳动法律资讯和服务,而这些就是为了给来沪务工人员提供便利。

莘庄工业区为了更好地为企业员工或者居民提供更完善的法律咨询、法律服务,所以以第三方的名义成立了“晓骏掌柜法律咨询服务中心”这么一个社团组织。并建立了新媒体平台,这样让员工和居民打消心中的一些顾虑,能够更加贴近、更加零距离地与他们进行相应的宣传与咨询,这样也就把我们的工作做得更开、更广。


【主持人】除了区层面的新媒体平台,在闵行各个街镇是如何开展新媒体法宣工作的呢?


【金海民】上海发布很强大,我用过,很多便民服务很实用,其实,刚才我也已经说过“服务”是我们闵行法宣新媒体工作的定位之一。“答疑解惑,服务群众需求;及时回应,关注群众诉求;交流互动,满足群众要求”,这是众多闵行法宣人始终践行的服务理念。多年来,闵行区法宣办已开通“晓法148”在线法律咨询服务、金牌调解在线预约、法律援助在线咨询等多项服务,引导解决矛盾纠纷,每天每时每刻传递着法治正能量。比如我们的在线法律咨询服务功能,我们有青年律师每天在后台提供服务,截至目前已经解答咨询五千多次咨询解答,我们对后来网友微信回复的关键词进行了筛选,一年来我们收获了1000多个谢谢,而这每一个谢谢就是我们的出发点了落脚点。再比如说,我们的金牌调解私人定制服务,其实我们闵行有很多的金牌调解员,他们和柏阿姨一样,很善于调解民间纠纷,他们懂法、明理、动情,在社区也很有知名度,我们现在“闵晓法”的后台,可以很便利的预约这些金牌调解员,由他们来帮需要的市民调解纠纷,这项功能广受广大网友的欢迎。


【主持人】不知道金局您有没有用过上海发布,上面会有很多便民服务?我们的司法行政新媒体平台有没有开通什么便民服务呢?


【金海民】主持说的非常对,便利的互动性,是新媒体的平台最大的特点,所以我们也是非常注重做好这一点。过去,就算我们在解放日报上登了一篇文章,可是我们永远不知道到底有多少人看了,到底人们看了之后会有什么样的感受,他们到底是喜欢这篇文章还是有其他的一些看法。但是,今天,新媒体平台上,我们可以,非常快捷的了解到,有多少人看了,有多少人赞了,甚至,可以了解到很多网友对我们发表内容的看法,比如我们在宣传拒绝群租的微信贴后,就有很多网友通过后台给我们留言,他们说,“其实他们也不想群租,只是收入有限,是在无法负担起上海如此高的租房费用”。我们的编辑团队看完之后,就随后联系了相关部门,把闵行地区公益性房屋出租的渠道进行了公布,比如廉租房政策、公租房渠道等等,随后就受到了网友的广泛好评。我想这种及时的互动,及时的回应,及时的关注与调整,就是新媒体平台给我们最大的机遇,让我们能够及时的了解受众的思维,从而让我们能够以受众出发,调整宣传策略,从而达到宣传效果的最大化。


【主持人】刚才我们谈到了内容为王,团队支撑,另外,新媒体其实也给我们政府部门带来了和网友面对面的线上线下互动的机会?您是怎么看着问题的?


【金海民】是的,我们的内容创作机制能得以持续的运行,离不开“新媒体法宣工作室”这个优秀的团队。这个其实是一个虚拟机构,但是却拥有广袤的资源,关键就是动员起社会力量,充分发挥的新媒体志愿者的参与性,在法宣科有专人负责这个工作室的运行,把系统内外愿意参与到新媒体法宣工作中来的人聚集起来,他们中有善于视频剪辑的,有音质很好可以配音的,有画画很出彩能够创作漫画的,我们的卡通吉祥物“闵晓法”形象就是志愿者自己创作的,还有精通法律的专业律师也参与了进来,他会时常把他们自己的时事热点的刊发评价,形成文字,提供给我们。

此外,我们还充分发挥了社会力量的参与,比如和上海政法学院国际法学院建立了“新媒体法宣志愿团”,让广大学法的大学生参与进来,每周一期的《晓法论坛》就来自于他们,最近,我们开展的以“法治护航她人生”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其中有一个环节是网络票选活动,这些志愿者们成为了我们的线下记者,采访每一个选手,形成报道稿,配合演讲视频,在网上形成了良好的传播效应,点击量达到数万。


【主持人】我们知道,一部优秀作品背后一定有一名优秀的导演和超级棒的团队,那么“金导”,您能介绍一下您的团队么?


【金海民】我个人非常赞同这个观点,持续的优质内容创作机制,是一个新媒体平台持续受到人们关注的关键因素。比如我们的品牌专栏,《翟律说法》就很受欢迎,我们自编自导自演的微电影《棋局》点击量达到7万,而且荣获了司法局举办的全国法治微电影大赛二等奖。我们自己创作了“闵晓法”吉祥物,并形成了系列性的动漫和动画,最近,我们和妇联组织开展了以“法治护航她人生”为主题的演讲比赛,点击量达到数万。


【主持人】有人说,做新媒体工作,关键是内容为王,您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金海民】新媒体法宣工作必须摆正位置,“法务、政务、服务”是闵行清晰的定位也是不变的初衷。“互联网+法治宣传教育”不是简单的叠加,更需要多维的融合,我们也意识到传统的、常规的法宣方式已经不能跟随受众的节拍。面对新媒体独有的传播模式,如何善用新媒体思维方式,如何创新现代法治传播的形式,去传递法治理念、凝聚法治共识,是最初摆在闵行区法宣人面前的难题。

五年来,闵行一直在实践中创新,在实干中前行,我们努力的探索符合受众需求和富有闵行特色的新媒体法宣模式,主要是做好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让意见领袖发挥积极作用,让人际传播带动大众传播,用二次传播的思维来提升法宣的广度;第二个方面,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谁执法谁普法的责任制,我们积极的整合力量,调动成员单位的部门普法主动性,通过法宣大平台来提升专业法的宣传力度,用众筹的思维来增强法宣的厚度;第三个方面,我们将心比心,用群众的话来讲述群众身边的法治故事,用网络的语言来传递网络的法治讯息,从受众的视角把握需求,激发共鸣,用逆向思维来提升法宣的温度。


【主持人】在您刚才的介绍中,我注意到了几个数字,如2009年开始,至今已经坚持了6年,拥有粉丝200万,发布信息8万,平均点击1500人次。这是非常不容易的!您觉得做好新媒体工作主要需要把握哪几个方面?


【金海民】其实我们还是比较早的嗅出新媒体普法的发展势头的,所以,我们早在2009年就开始探索以博客为载体的“闵行法宣普法园地”,之后再2011年4月,率先在新浪微博开设普法官博“闵行法宣零距离”,那也是上海地区首个普法官博;之后随着微信时代的来临,我们又与时俱进,于2014年1月开设了官方微信“闵晓法”,同时13个街镇、工业区司法所、2个事业单位法律援助中心和公证处纷纷开设了自己微博、微信,包括我在内的司法行政工作人员也纷纷以个人实名认证的形式开设微博、微信,从而形成了“2+15+X”的新媒体法宣联盟格局。
截至目前,我的新媒体联盟共拥有粉丝200万人,发布微博、微信8万余条,先后被人民网、新浪网、正义网评为全国十大司法行政官博第二名、微博法制宣传教育奖、上海地区最受欢迎政务机构奖。我们的官方微信“闵晓法”共拥有粉丝12300名,发布普法微信1230帖,被点击200万余次,平均点击近1500人次,2次入选了上海政务微信发展报告,被腾讯大申网评为上海政务微信互动亲民奖。


【主持人】面对这个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新媒体时代,您能介绍一下闵行区司法局在新媒体普法方面的探索和实践么?


【金海民】我觉的,就是2个词,一个是挑战,一个是机遇。新媒体时代一来,真的一时间,我们的法宣工作受到了巨大压力,用现在很流行的一句网络词来说,就是DUANG的一下,有点闷。原来我们在报纸上可以刊发一些普法信息,现在看报纸的人越来越少了;原来我们在电视上可以发一些普法视频,可是现在看电视的人越来越少了;原来我们可以用说教的方式组织大家来听法制科,可是当我们把这些课程和内容搬上新媒体的时候,却发现根本没有人愿意看,因为人们根本就不喜欢听说教的东西。这种挑战是巨大,而且是全面的。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发现,这也是一种机遇,作为一个司法行政机构,我们终于有了和媒体一样的地位,终于有了广大的平台,和无穷的普法受众,关键是如何去调整我们的法宣方法,如何去善用新媒体的思维方式来扩大我们的普法渠道,去感动我们的普法受众,用网络的语言去讲述网络的普法故事,从而引领广大网络用户能发自内心的去认同法治、去践行法治。


【主持人】看来金局对新媒体接触相当多呢,既然新媒体那么便利,那您觉得,新媒体时代您觉得给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带来了什么?


【金海民】其实,在今天这个时代语境下,新媒体已经不是一个新生事物了,而成为了我们生活工作的一部分,渗透在每一天,根据相关部门的统计,现在每一个人平均每天要花1个半小时在微信上,最新发布的互联网信息公报显示,我们的网络用户已经达到了6.58亿,而其中的手机用户达到了5.5亿左右。这说明一个问题,整个社会已经全面走进了新媒体时代,受众的信息汲取的渠道、内容、方式、形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比如我们以前每天都会看报,可以现在一个APP今日头条就可以把数万份报纸的内容进行整合,用你最喜欢的形式,呈现给你最符合口味的内容;比如说我们以前一直看电视,追电视剧,每天可能就放两级,追的还很辛苦,可是到了今天,你在IPAD上随便下个诸如爱奇艺、优酷、PPTV等软件,电视剧、电影想看啥就看啥,想看几集就看几集;再比如以前晚上想找几个老同学聚会,要打无数个电话和大家碰时间,要时有些朋友档期比较满,说不定都攒不起这个局,可是到了今天,我们只需要在微信里拉个群,发个号召,大家在同一个平台一讨论,三五分钟就搞定了。我认为,所谓的新媒体时代,其实就是基于互联网,基于移动网络客户端,把更多的便利性给了用户,让我们从中获益。


【主持人】大家都知道,新媒体时代已经全面来临了,那么您是怎么看待新媒体这个新生事物的呢?


【金海民】谢谢,大家下午好。很高兴今天有这个机会来跟向大家介绍一下闵行区的新媒体法宣工作。


【主持人】各位关注上海司法行政网的伙伴,大家好!欢迎收看新媒体在线访谈节目。我是主持人禹潇。今年是“六五”普法的最后一年,从1985年“一五”到“六五”,普法工作走过了整整三十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法律体系的健全完善以及市民的法治意识的提高,我们普法宣传的形式、载体及内涵也需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不断推陈出新、改版升级。

可能大家已经注意到,今天的在线访谈就是上海司法行政网在升级改版过程中的一项新举措。今天,我们首期访谈节目的主题是“新媒体法宣工作”,在这一领域,闵行区司法局从2009年就率先进行了探索和尝试,我们请到了闵行区司法局局长金海民做客节目,与大家分享新媒体普法工作的心得体会。现在我们欢迎金局长。


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有导致网站部分功能不可用,建议升级更换浏览器访问。 升级浏览器